“同和鈞天奏九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同和鈞天奏九成”全詩
吹時只恐成龍去,策處常疑作鳳鳴。
掛壁影憐秦女瘦,敲門音合舜《韶》清。
月明拄向仙壇上,同和鈞天奏九成。
分類:
《簫杖》丁敏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簫杖》
朝代:明代
作者:丁敏
嶰谷新裁六尺形,
半含宮徵半扶行。
吹時只恐成龍去,
策處常疑作鳳鳴。
掛壁影憐秦女瘦,
敲門音合舜《韶》清。
月明拄向仙壇上,
同和鈞天奏九成。
譯文:
新編的簫杖做得崎嶇高聳,
長約六尺,形狀非常特殊。
吹奏時常擔心簫聲會變成龍飛走,
拿著它時常懷疑自己會奏出鳳凰的聲音。
掛在墻上的影子憐憫秦國的女子消瘦,
敲門的聲音與舜帝的《韶樂》悅耳清脆。
明亮的月光照耀著仙壇,
與天上的樂器一起奏響九成調。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把特殊的簫杖,以及它所帶來的音樂和情感。這把簫杖形狀獨特,充滿了崎嶇和高聳的特點。吹奏時,詩人擔心簫聲會失去控制,變得過于激烈,像一條飛龍一樣遠去。而當他拿起簫杖吹奏時,他常常懷疑自己是否能奏出如鳳凰歌唱的聲音,表達了對自己音樂才能的期望和不安。
詩中還描繪了掛在墻上的影子,這個影子象征著秦國的女子,她消瘦而脆弱。而敲門的聲音則與舜帝的《韶樂》相和諧,清脆宜人。這些意象反映了作者對音樂的追求和對美的向往。
最后兩句表達了在明亮的月光下,簫杖和天上的樂器一起奏響九成調的美妙情景。這象征著音樂與天地之間的和諧共鳴,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交融。整首詩以音樂為主題,通過描寫簫杖和音樂的情感表達,表現了對美的追求和對和諧的向往。
“同和鈞天奏九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āo zhàng
簫杖
xiè gǔ xīn cái liù chǐ xíng, bàn hán gōng zhēng bàn fú xíng.
嶰谷新裁六尺形,半含宮徵半扶行。
chuī shí zhǐ kǒng chéng lóng qù, cè chù cháng yí zuò fèng míng.
吹時只恐成龍去,策處常疑作鳳鳴。
guà bì yǐng lián qín nǚ shòu, qiāo mén yīn hé shùn sháo qīng.
掛壁影憐秦女瘦,敲門音合舜《韶》清。
yuè míng zhǔ xiàng xiān tán shàng, tóng hé jūn tiān zòu jiǔ chéng.
月明拄向仙壇上,同和鈞天奏九成。
“同和鈞天奏九成”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