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是逐臣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況是逐臣妻”全詩
烽火夜連天,角聲入云際。
風月盡悲凄,草木多憔悴。
況是逐臣妻,那能不灑淚。
分類:
《從夫赴雁門》董少玉 翻譯、賞析和詩意
《從夫赴雁門》是明代董少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雁門西近胡,一片黃沙地。
烽火夜連天,角聲入云際。
風月盡悲凄,草木多憔悴。
況是逐臣妻,那能不灑淚。
詩意:
這首詩詞以雁門為背景,描述了一個妻子與丈夫分離的情景。詩人通過雁門的黃沙、烽火和角聲,抒發了自己內心的悲凄之情。風月景象失去了往日的美麗,草木也因時光的流逝而凋零。詩人的丈夫是一名逐臣,被迫離開家鄉,妻子難以抑制內心的悲傷,不禁流下了眼淚。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而凄美的語言,描繪了一個戰亂時期的背景和一個妻子的離別之痛。詩中的雁門被描繪成一片黃沙地,象征著邊疆的荒涼和動蕩。烽火連綿不斷,角聲嘹亮,形成了詩人內心悲凄情緒的音景。風月的凄美與詩人內心的哀傷相互呼應,草木的凋零也暗示著歲月流轉無情。最后兩句表達了妻子作為逐臣的妻子,面對丈夫離去的痛苦,情不自禁地流下淚水。
整首詩詞通過簡練的語言和形象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內心深處的離愁別緒和對戰亂歲月的無奈。詩人通過描繪雁門的景象,使讀者感受到了邊塞的艱難和動蕩,同時也反映了一個普通妻子在丈夫離去時的悲傷和無奈。這首詩詞以其真摯的情感和深刻的意境,表達了人們對戰爭和離別的痛苦的共鳴,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況是逐臣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óng fū fù yàn mén
從夫赴雁門
yàn mén xī jìn hú, yī piàn huáng shā dì.
雁門西近胡,一片黃沙地。
fēng huǒ yè lián tiān, jiǎo shēng rù yún jì.
烽火夜連天,角聲入云際。
fēng yuè jǐn bēi qī, cǎo mù duō qiáo cuì.
風月盡悲凄,草木多憔悴。
kuàng shì zhú chén qī, nà néng bù sǎ lèi.
況是逐臣妻,那能不灑淚。
“況是逐臣妻”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仄韻) 去聲八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