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壑何時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巨壑何時平”全詩
一鳥海上飛,云是帝女靈。
玉顏溺水死,精衛空為名。
怨積徒有志,力微竟不成。
西山木石盡,巨壑何時平。
分類:
作者簡介(岑參)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精衛》岑參 翻譯、賞析和詩意
《精衛》
負劍出北門,
乘桴適東溟。
一鳥海上飛,
云是帝女靈。
玉顏溺水死,
精衛空為名。
怨積徒有志,
力微竟不成。
西山木石盡,
巨壑何時平。
中文譯文:
背負劍,走出北門,
乘坐竹筏,去往東海。
一只鳥在海上飛翔,
云彩是天帝女兒的靈媒。
玉顏美麗的女子淹死在水中,
而精衛變成了它的名字。
怨恨積累,只有志向,
雖然力量微弱,最終無法實現。
西山的樹木和石頭都消失了,
巨大的峽谷何時才能平坦。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岑參創作的一首詩,揭示了人的渺小和力量的無奈。詩的開頭描寫了一個男子帶著劍走出北門,乘坐竹筏去往東海,表達了他尋求改變和超越自己命運的決心。然而,和他相對的是一只飛翔在海上的鳥,象征著天帝的女兒,展示了她們自由自在的姿態。這里亦反映出作者的思想觀念,對于詩中配角的精衛斬桴為舟、勇往直前,作者稱贊之余,同時也隱隱表示了一絲的無奈和悲憤之意。
下文中描述了這位美麗的女子因為溺水而死,但她的靈魂變成了一只鳥,負名為精衛。這表明女子的堅韌不屈和對生命的追求。但是,盡管她有怨恨和積累,她的志向卻不得實現,力量微弱,最終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
詩的結尾,描繪了西山的樹木和石頭的消失,以及巨大的峽谷的不平坦。這里通過自然景觀的描述,暗示了人類所面臨的困境和無法克服的難題。整首詩通過對個體命運的描寫,折射出人類的渺小和力量的無奈,表達了對人生不可避免的困境和命運的思考。
“巨壑何時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īng wèi
精衛
fù jiàn chū běi mén, chéng fú shì dōng míng.
負劍出北門,乘桴適東溟。
yī niǎo hǎi shàng fēi, yún shì dì nǚ líng.
一鳥海上飛,云是帝女靈。
yù yán nì shuǐ sǐ, jīng wèi kōng wéi míng.
玉顏溺水死,精衛空為名。
yuàn jī tú yǒu zhì, lì wēi jìng bù chéng.
怨積徒有志,力微竟不成。
xī shān mù shí jǐn, jù hè hé shí píng.
西山木石盡,巨壑何時平。
“巨壑何時平”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