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見小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花開見小春”全詩
可憐閑盡日,翻是病宜人。
葉落疑疏雨,花開見小春。
為生更無計,終自畏風塵。
分類:
《寂寞》豐應元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寂寞》是明代豐應元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寂寞逢秋半,
褰衣坐水濱。
可憐閑盡日,
翻是病宜人。
葉落疑疏雨,
花開見小春。
為生更無計,
終自畏風塵。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內心的寂寞和孤獨之情。秋天已過了一半,孤獨感更加濃厚。作者披著衣服坐在水邊,寂寞的情緒充盈心頭。他可憐自己,整天都過得無所事事,但卻覺得這種病態的宜人。落葉飄零,仿佛是稀疏的秋雨;花兒開放,卻只是看到了一絲春天的跡象。對于生活,作者感到無可奈何,最終只能畏懼風塵的紛擾。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寂寞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無奈。詩中運用了對比和象征等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思緒。
首先,詩中使用了季節的變化來突顯寂寞的情感。秋天是一年中寂寞的季節,而在秋天的半個時節中,作者感到寂寞更加深刻。這種季節與情感的對應,突出了作者內心的孤獨之感。
其次,詩中通過景物的描繪來表達作者的情緒。作者坐在水邊,褰衣披衣,周圍寂靜無人,形成了一種幽靜的氛圍,進一步烘托出作者的孤獨感。
詩的后半部分,通過描繪自然景物來表達作者的心情。落葉疑似稀疏的秋雨,花兒開放則預示著即將到來的春天。這種自然景物的變化,與作者內心的寂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強化了作者內心的孤獨感。
最后,詩的結尾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無奈和畏懼。作者感到自己對于生活已經無計可施,只能畏懼風塵的紛擾。這種無奈和畏懼,進一步凸顯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無助。
總之,豐應元的《寂寞》通過對寂寞景象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無奈之情。詩中使用了對比和象征等修辭手法,賦予了詩歌更深層次的意義,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內心情感的真實和深沉。
“花開見小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mò
寂寞
jì mò féng qiū bàn, qiān yī zuò shuǐ bīn.
寂寞逢秋半,褰衣坐水濱。
kě lián xián jǐn rì, fān shì bìng yí rén.
可憐閑盡日,翻是病宜人。
yè luò yí shū yǔ, huā kāi jiàn xiǎo chūn.
葉落疑疏雨,花開見小春。
wéi shēng gèng wú jì, zhōng zì wèi fēng chén.
為生更無計,終自畏風塵。
“花開見小春”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