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蛇讖豈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朱蛇讖豈真”全詩
九重原叔侄,一死自君臣。
鼎鑊當年事,蒸嘗異代人。
西山一抔土,寂寞掞冬春。
¤
分類:
《拜方正學先生祠堂(二首)》顧起元 翻譯、賞析和詩意
《拜方正學先生祠堂(二首)》是明代顧起元創作的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拜方正學先生祠堂(二首)
白馬魂空結,朱蛇讖豈真。
九重原叔侄,一死自君臣。
鼎鑊當年事,蒸嘗異代人。
西山一抔土,寂寞掞冬春。
譯文:
拜見方正學先生的祠堂(兩首)
白馬的魂魄已經飄散,朱蛇的預言又豈能成真。
九重之中原來是叔侄的關系,而今卻以生死分別君臣。
鼎鑊的往事只是過去,蒸煮的滋味嘗過異代的人。
西山的一抔土,孤寂地蓋住了冬天和春天。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對方正學先生的敬仰和思念之情。詩人以古代的祭祀儀式來表達對先生的敬意,詩詞以兩首的形式展開。
第一首詩描繪了白馬的魂魄已經飄散,朱蛇的預言不可能成真的意象。白馬和朱蛇都是古代祭祀中的象征物,白馬代表吉祥和尊貴,朱蛇代表神秘和預言。通過描繪它們的虛幻和不真實,表達了對方正學先生以及他所代表的價值觀的懷疑和反思。
第二首詩則以九重、君臣、鼎鑊等形象來表達對方正學先生的敬仰和思念。九重指的是祭祀時的九重臺階,象征著高貴和莊嚴。原叔侄指的是方正學先生的學生和追隨者,他們在生死之間分別,體現了師生之間的深厚情誼。鼎鑊是古代祭祀中的器皿,象征著歷史和傳統。通過這些象征物的運用,詩人表達了對方正學先生的敬仰和對他的學說的傳承。
最后兩句“西山一抔土,寂寞掞冬春”,表達了方正學先生已經離世,埋葬在西山的寂寞墓地中,不再與冬天和春天共存。這里的寂寞和離別意味著對先生的思念和惋惜之情。
整首詩詞通過古代祭祀的意象和象征物的運用,表達了對方正學先生的敬仰和思念之情,同時也反思了傳統價值觀的虛幻和不真實。這首詩詞既是對先生的禮贊,又是對時代和人生的思考。
“朱蛇讖豈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ài fāng zhèng xué xiān shēng cí táng èr shǒu
拜方正學先生祠堂(二首)
bái mǎ hún kōng jié, zhū shé chèn qǐ zhēn.
白馬魂空結,朱蛇讖豈真。
jiǔ zhòng yuán shū zhí, yī sǐ zì jūn chén.
九重原叔侄,一死自君臣。
dǐng huò dāng nián shì, zhēng cháng yì dài rén.
鼎鑊當年事,蒸嘗異代人。
xī shān yī póu tǔ, jì mò shàn dōng chūn.
西山一抔土,寂寞掞冬春。
¤
“朱蛇讖豈真”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