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去妝樓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鳳去妝樓閉”全詩
池涼醒別酒,山翠拂行鑣。
鳳去妝樓閉,鳧飛葉縣遙。
不逢秦女在,何處聽吹簫。
分類:
作者簡介(岑參)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崔駙馬山池重送宇文明府(得苗字)》岑參 翻譯、賞析和詩意
《崔駙馬山池重送宇文明府(得苗字)》是唐代詩人岑參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竹里過紅橋,花間藉綠苗。
在竹林中穿過一座紅色的橋,踩著像綠苗一樣的花朵。
池涼醒別酒,山翠拂行鑣。
停下來,涼爽的池塘醒人的酒,山上的翠綠之色輕輕觸摸著行進的鑣。
鳳去妝樓閉,鳧飛葉縣遙。
鳳凰去了,宮樓中的人收起妝容,深深閉合,野鴨振翅飛過,葉縣的距離遙遠。
不逢秦女在,何處聽吹簫。
沒有遇見秦女子,無法在哪里聆聽簫聲。
這首詩詞表達了離別之情,詩人通過描繪竹林中的紅橋、花間的綠苗以及池塘的涼爽等景象,將離別的悲傷之情展現出來。詩中鳳去妝樓閉,鳧飛葉縣遙的描寫,更進一步營造出離別的凄涼氛圍。最后一句“不逢秦女在,何處聽吹簫”,表達了詩人在離別中失去了美好的時光和溫暖的陪伴,感嘆并留戀著曾經的美好時光。整首詩意深遠、情感細膩,通過抒發自己心中的離別之苦,引人共鳴。
“鳳去妝樓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uī fù mǎ shān chí zhòng sòng yǔ wén míng fǔ dé miáo zì
崔駙馬山池重送宇文明府(得苗字)
zhú lǐ guò hóng qiáo, huā jiān jí lǜ miáo.
竹里過紅橋,花間藉綠苗。
chí liáng xǐng bié jiǔ, shān cuì fú xíng biāo.
池涼醒別酒,山翠拂行鑣。
fèng qù zhuāng lóu bì, fú fēi yè xiàn yáo.
鳳去妝樓閉,鳧飛葉縣遙。
bù féng qín nǚ zài, hé chǔ tīng chuī xiāo.
不逢秦女在,何處聽吹簫。
“鳳去妝樓閉”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八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