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憶故人王逸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每憶故人王逸少”全詩
江水東來歸渤海,河源西上接流沙。
如今駿馬誰收骨,自古牽牛不服車。
每憶故人王逸少,滄洲拾翠折疏麻。
分類:
《答王克讓》郭奎 翻譯、賞析和詩意
《答王克讓》是明代詩人郭奎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南朝的盛景和文人的才華,表達了詩人對故友王逸少的懷念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南朝冠蓋富才華,
謝朓新詩五色霞。
江水東來歸渤海,
河源西上接流沙。
如今駿馬誰收骨,
自古牽牛不服車。
每憶故人王逸少,
滄洲拾翠折疏麻。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南朝為背景,描繪了南朝的繁榮景象和文人們的才華。南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充滿文化繁榮的時期,這里的冠蓋(指高官顯貴)富有才華。詩中提到的謝朓是南朝的一位著名詩人,他的新詩如五色霞一樣絢麗多彩。
接著,詩人描述了江水東流歸入渤海,河水源頭西上流經流沙。這里通過描寫江河的流動,表達了時光流轉的無常和歲月的流逝。
詩的后半部分表達了詩人對故友王逸少的懷念之情。詩人感慨地說,現在誰來馴服那些優秀的駿馬,自古以來,牽牛也不愿意拉車。這里借用駿馬和牽牛的形象,暗示了現實中才華橫溢的人并不容易被善待和理解。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故友王逸少的思念之情。詩人回憶起與王逸少的往事,他們曾經在滄洲一起拾翠(收集珍貴的翠玉)和折疏麻(采摘稀有的麻纖維)。這里借用滄洲、拾翠和折疏麻的意象,表達了詩人對友誼和美好時光的向往和懷念之情。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南朝的繁榮、流動的江河、才華難得的人物和詩人對故友的思念,展現了作者郭奎對過往時代和友情的感慨和懷念之情。
“每憶故人王逸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á wáng kè ràng
答王克讓
nán cháo guān gài fù cái huá, xiè tiǎo xīn shī wǔ sè xiá.
南朝冠蓋富才華,謝朓新詩五色霞。
jiāng shuǐ dōng lái guī bó hǎi, hé yuán xī shàng jiē liú shā.
江水東來歸渤海,河源西上接流沙。
rú jīn jùn mǎ shuí shōu gǔ, zì gǔ qiān niú bù fú chē.
如今駿馬誰收骨,自古牽牛不服車。
měi yì gù rén wáng yì shǎo, cāng zhōu shí cuì zhé shū má.
每憶故人王逸少,滄洲拾翠折疏麻。
“每憶故人王逸少”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七筱 (仄韻) 去聲十八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