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官道原如發”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長安官道原如發”全詩
荒年有客愁炊桂,薄俗何人惜爨桐。
士到出山誰不賤,術惟游世最難工。
長安官道原如發,只有狂生嘆路窮。
分類:
《金陵寄沈千秋》何璧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金陵寄沈千秋》是明代作家何璧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根據對詩詞的理解給出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挾策干時任轉蓬,
壯夫曾悔學雕蟲。
荒年有客愁炊桂,
薄俗何人惜爨桐。
士到出山誰不賤,
術惟游世最難工。
長安官道原如發,
只有狂生嘆路窮。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時代變遷和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慨。詩人以金陵(即南京)為背景,通過寄托給朋友沈千秋的信函形式,抒發了自己對士人境遇的關注和對社會現實的思索。
賞析:
詩的第一句“挾策干時任轉蓬”,描繪了詩人懷才不遇、四處漂泊的境遇。他抱著抱負,但卻無法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只能隨波逐流。接下來的兩句“壯夫曾悔學雕蟲。荒年有客愁炊桂”,呼應了第一句,表達了詩人對那些曾經追求虛名空位的人的無奈和悔恨,以及在困難時期無法享受美食的客人的愁苦。
第四句“薄俗何人惜爨桐”,詩人以婉轉的語言表達了自己對于少有真才實學的人被社會冷落的不滿和痛惜。他在這里使用了“爨桐”一詞,暗指那些珍貴的木材被用于燒火取暖,而不被珍視。
接下來的兩句“士到出山誰不賤,術惟游世最難工”表達了詩人對士人境遇的思考。詩人認為,士人一旦出山從事于世俗之事,就難免降低身份和境遇,而真正的學問和技藝則最難在世俗中發揮和體現。
最后兩句“長安官道原如發,只有狂生嘆路窮”則表達了詩人對當時社會的失望和對自身境遇的無奈。他認為,盡管長安這樣的大都市充滿著官員和權勢之路,但對于那些追求真理和理想的人來說,所能獲得的卻是絕望和困境。
整首詩詞通過對時代和人生境遇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和對士人命運的關注,同時也反映了他對于自身處境的無奈和不滿。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富有哲理的語言,揭示了當時社會的種種問題,具有一定的思想內涵和審視價值。
“長安官道原如發”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īn líng jì shěn qiān qiū
金陵寄沈千秋
xié cè gàn shí rèn zhuǎn péng, zhuàng fū céng huǐ xué diāo chóng.
挾策干時任轉蓬,壯夫曾悔學雕蟲。
huāng nián yǒu kè chóu chuī guì, báo sú hé rén xī cuàn tóng.
荒年有客愁炊桂,薄俗何人惜爨桐。
shì dào chū shān shuí bù jiàn, shù wéi yóu shì zuì nán gōng.
士到出山誰不賤,術惟游世最難工。
cháng ān guān dào yuán rú fā, zhǐ yǒu kuáng shēng tàn lù qióng.
長安官道原如發,只有狂生嘆路窮。
“長安官道原如發”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六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