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起厭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得起厭逸”全詩
愛想豈慧攝,權解乃善律。
應觀諸法身,生滅孰虛實。
愿奉饒益情,不得起厭逸。
¤
分類:
《持誦維摩詰品作妙伽它贊四首》皇甫濂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明代皇甫濂的《持誦維摩詰品作妙伽它贊四首》,它表達了對維摩詰品的思考和頌揚。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意彼空中真,
畢竟空是疾。
愛想豈慧攝,
權解乃善律。
應觀諸法身,
生滅孰虛實。
愿奉饒益情,
不得起厭逸。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探討了維摩詰品的主題,通過對空性和諸法身的思考,表達了對佛法的理解和追求。
詩的開篇,“意彼空中真”,表明詩人對空性的深思。空性是佛教中的重要概念,代表著一切現象的無常、無我和空靈的本質。詩人認為空性是真實的存在,是對世間萬物的真正理解。
接著,“畢竟空是疾”,詩人指出空性的本質是一種疾病。這里的疾病可以理解為對世俗執著的病態心態,對于佛法的追求來說,要超越這種執著和束縛。
詩的下一句,“愛想豈慧攝”,表明對于愛和執著的思考。詩人在問自己,是否通過智慧能夠抓住對愛和執著的理解。這里的慧攝指的是智慧的洞察力,能夠超越世俗的迷惑和執著,認識到一切皆空的真相。
接著,“權解乃善律”,強調正確的理解和解脫。詩人認為,權衡和正確解釋佛法的原則是走向解脫的良好法則。通過正確的解脫,人們能夠擺脫束縛,獲得內心的平靜和善巧的行為。
然后,“應觀諸法身,生滅孰虛實”,詩人呼喚人們應當觀察一切法身的生滅,思考它們的虛幻和實相。佛法教導我們不要執著于世間的起伏和變化,而是要超越這種表象,認識到一切現象的本質虛空。
最后,“愿奉饒益情,不得起厭逸”,詩人表達了對佛法的追求和修行的決心。他希望能夠奉行佛法,以使自己和他人都能從中獲得智慧和善巧,不被厭倦和追求逸樂所困擾。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維摩詰品主題的思考,表達了對佛法真諦的追求和對修行的決心。它呼喚人們超越世俗的執著,認識到一切現象的虛空本質,從而獲得內心的平靜和智慧的啟迪。
“不得起厭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í sòng wéi mó jí pǐn zuò miào jiā tā zàn sì shǒu
持誦維摩詰品作妙伽它贊四首
yì bǐ kōng zhōng zhēn, bì jìng kōng shì jí.
意彼空中真,畢竟空是疾。
ài xiǎng qǐ huì shè, quán jiě nǎi shàn lǜ.
愛想豈慧攝,權解乃善律。
yīng guān zhū fǎ shēn, shēng miè shú xū shí.
應觀諸法身,生滅孰虛實。
yuàn fèng ráo yì qíng, bù dé qǐ yàn yì.
愿奉饒益情,不得起厭逸。
¤
“不得起厭逸”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