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鶴翛翛若個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鶴翛翛若個邊”全詩
四更海日生檐瓦,六月林風颯綺筵。
空外白飛何處雨,掌中綠繞半城煙。
當時同此開窗坐,一鶴翛翛若個邊。
分類:
《太清閣》黃克晦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太清閣》是明代黃克晦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山下看山半在天,
山巔高閣更堪憐。
四更海日生檐瓦,
六月林風颯綺筵。
空外白飛何處雨,
掌中綠繞半城煙。
當時同此開窗坐,
一鶴翛翛若個邊。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夜晚,詩人在太清閣中俯瞰著遠處的山峰。山峰看起來幾乎懸浮在天空之中,而高閣又在山巔之上,詩人覺得它們都十分令人憐愛。在四更時分,海上的太陽升起,照亮了閣頂的琉璃瓦;在六月的夜晚,林中的風吹拂著華美的宴席。詩人感嘆著天空中飄落的白雨是從哪里來的,他的掌心被綠色的煙霧環繞,半個城市都籠罩在其中。當時的景象與他坐在這里開窗時的景象相同,只有一只翱翔的鶴從邊緣飛過,非常自由自在。
賞析:
《太清閣》以其獨特的意境和細膩的描寫引起人們的共鳴。詩人通過山峰、高閣、海日、琉璃瓦、林風、綺筵、白飛、綠繞等形象的描繪,營造出了一種山水環繞、天地交融的意境。詩中的景物多為自然景觀,具有強烈的感官形象,給人以美的享受。同時,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出對自然的癡迷和敬畏之情。
詩中還融入了一種寓情于景的手法,通過描寫自然景物,表達出詩人內心的情感和思考。例如,詩人對于飄落的白雨的追問,以及掌中綠繞半城煙的描寫,暗示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憂傷。然而,最后一句“一鶴翛翛若個邊”,以一只翱翔的鶴為象征,表達出詩人追求自由、超越塵世的意愿。
總之,黃克晦的《太清閣》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營造出了一種恢弘壯麗、清幽寧靜的意境,同時融入了詩人的情感和思考,使讀者在欣賞的同時也能感受到詩人的內心體驗。
“一鶴翛翛若個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ài qīng gé
太清閣
shān xià kàn shān bàn zài tiān, shān diān gāo gé gèng kān lián.
山下看山半在天,山巔高閣更堪憐。
sì gēng hǎi rì shēng yán wǎ, liù yuè lín fēng sà qǐ yán.
四更海日生檐瓦,六月林風颯綺筵。
kōng wài bái fēi hé chǔ yǔ, zhǎng zhōng lǜ rào bàn chéng yān.
空外白飛何處雨,掌中綠繞半城煙。
dāng shí tóng cǐ kāi chuāng zuò, yī hè xiāo xiāo ruò gè biān.
當時同此開窗坐,一鶴翛翛若個邊。
“一鶴翛翛若個邊”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