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連遠寺一僧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云連遠寺一僧歸”全詩
青山滿目慚高隱,白發盈頭愛落暉。
水帶平蕪雙鳥下,云連遠寺一僧歸。
深杯未覺黃昏盡,漁火遙生垂釣磯。
分類:
《西城晚眺》黃克晦 翻譯、賞析和詩意
《西城晚眺》是明代黃克晦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薄暮登城暑氣微,
風含睥睨欲沾衣。
青山滿目慚高隱,
白發盈頭愛落暉。
水帶平蕪雙鳥下,
云連遠寺一僧歸。
深杯未覺黃昏盡,
漁火遙生垂釣磯。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黃克晦夏日晚上登上西城,感受到微弱的夏日涼風。他感嘆風中似乎有人暗中窺視著他,然后他目光轉向遠處的青山,自慚形穢,而他自己的白發也如同夕陽的余暉一般耀眼。湖水平靜,雙鳥落下,云彩連接著遠處的寺廟,一位僧人正在歸來。他沉浸在深杯之中,不覺得黃昏已近盡頭,遠處的漁火在垂釣磯上閃爍。
賞析:
《西城晚眺》通過描繪作者夏日登城的情景,表達了一種閑適、恬靜的意境。詩中以寫景的手法,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人物的行動,將讀者帶入了作者的視野和感受中。
首先,詩中薄暮登城的場景讓人感受到夏日傍晚微涼的氣息,暑氣已經消散,微風吹過,給人一種宜人的感覺。接著,作者提到風中含有睥睨的目光,給人以一種神秘、略帶憂慮的感覺,也暗示了作者在登城的過程中可能感受到了他人的關注或評判。
進一步,作者轉向遠處的青山,自慚形穢。這種自慚形穢可能源于作者對高人境界的向往和自身的不足之感。白發盈頭愛落暉的描寫,則展現了作者對自己年華逝去的感慨和對余暉的贊美。這里的白發和落暉可以理解為對時光流轉的感慨,同時也體現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熱愛和追求。
詩的后半部分描繪了水面上的雙鳥和遠處寺廟的景象。水帶平蕪,雙鳥下,展示了寧靜祥和的自然景觀。云連遠寺一僧歸,表達了僧人歸來的寧靜和寺廟的莊嚴。最后,作者提到自己深杯未覺黃昏盡,漁火遙生垂釣磯,給人以一種閑適寧靜的感覺,也展示了作者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與外界的喧囂和時光的流轉相隔絕。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將讀者帶入作者的心境中,展示了對自然、時光和內心情感的體悟和感慨。同時,通過景物的對比和情感的映襯,傳達了一種寧靜、恬淡的生活態度,引發人們對自然與人生的思考。
“云連遠寺一僧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 chéng wǎn tiào
西城晚眺
bó mù dēng chéng shǔ qì wēi, fēng hán pì nì yù zhān yī.
薄暮登城暑氣微,風含睥睨欲沾衣。
qīng shān mǎn mù cán gāo yǐn, bái fà yíng tóu ài luò huī.
青山滿目慚高隱,白發盈頭愛落暉。
shuǐ dài píng wú shuāng niǎo xià, yún lián yuǎn sì yī sēng guī.
水帶平蕪雙鳥下,云連遠寺一僧歸。
shēn bēi wèi jué huáng hūn jǐn, yú huǒ yáo shēng chuí diào jī.
深杯未覺黃昏盡,漁火遙生垂釣磯。
“云連遠寺一僧歸”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