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識何枝系六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那識何枝系六飛”全詩
蓋偃曾傾天子葆,露寒應覆侍臣衣。
猶看連影容千騎,那識何枝系六飛。
惆悵茂陵無限樹,荒丘殘隴草菲菲。
分類:
《嵩陽宮三將軍柏》黃克晦 翻譯、賞析和詩意
《嵩陽宮三將軍柏》是明代黃克晦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人間柏大此全稀,
老干寧論四十圍。
蓋偃曾傾天子葆,
露寒應覆侍臣衣。
猶看連影容千騎,
那識何枝系六飛。
惆悵茂陵無限樹,
荒丘殘隴草菲菲。
詩意:
這首詩以描述嵩陽宮的三棵巨大柏樹為主題。詩人首先指出在人間很難找到像這樣巨大的柏樹,它們的干樹圍繞著整個宮殿。這些柏樹曾經承載過天子的葆(即祭品),在寒露降臨時還會為侍臣遮風擋雨。然后詩人提到即使在連綿不斷的騎兵行進中,也能看到這些柏樹的倒影,但誰能意識到這些倒影是怎樣的樹木。最后,詩人感嘆茂陵上的樹木無盡無窮,而荒丘和殘隴上的草卻黯淡無光。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嵩陽宮的三棵巨大柏樹,展示了它們的壯麗和偉大。柏樹在中國文化中象征著堅貞和長壽,被視為君子的品德象征。詩中的柏樹巨大無比,圍繞著整個宮殿,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詩人運用嵩陽宮的柏樹來表達對古代皇家的景物和輝煌的贊美,也抒發了對歷史的懷念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最后兩句描述了茂陵上的樹木無窮無盡,與荒丘和殘隴上的凄涼景象形成鮮明對比,反映了歲月流轉和人事易逝的主題。
整首詩抒發了對古代盛世的向往和對現實荒涼的感嘆,通過對柏樹的描繪,表達了對歷史和文化傳統的敬仰與懷念。詩人通過景物描寫和對比手法,展示了柏樹的雄偉和茂盛,同時也反映了人事易逝、興衰榮辱的主題,給人一種深思的感受。
“那識何枝系六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ōng yáng gōng sān jiāng jūn bǎi
嵩陽宮三將軍柏
rén jiān bǎi dà cǐ quán xī, lǎo gàn níng lùn sì shí wéi.
人間柏大此全稀,老干寧論四十圍。
gài yǎn céng qīng tiān zǐ bǎo, lù hán yīng fù shì chén yī.
蓋偃曾傾天子葆,露寒應覆侍臣衣。
yóu kàn lián yǐng róng qiān qí, nà shí hé zhī xì liù fēi.
猶看連影容千騎,那識何枝系六飛。
chóu chàng mào líng wú xiàn shù, huāng qiū cán lǒng cǎo fēi fēi.
惆悵茂陵無限樹,荒丘殘隴草菲菲。
“那識何枝系六飛”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