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谿水碧于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谿水碧于草”全詩
沙平堪濯足,石淺不勝舟。
洗藥朝與暮,釣魚春復秋。
興來從所適,還欲向滄洲。
作者簡介(岑參)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終南東谿中作》岑參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在終南山東谷中寫下這首詩,谷中的溪水碧綠如草,潺潺流淌在花叢之間。沙灘平坦適合洗滌雙腳,水石淺灘不適合乘舟。清晨和傍晚采藥,春秋垂釣。心情一旦高漲,便想去向滄洲。
詩意:
這首詩以終南山東谷為背景,描繪了一幅美麗的自然景觀。谷中的溪水碧綠如草,流淌在花叢之間,讓人心曠神怡。作者在谷中洗滌雙腳,垂釣采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充滿了對自然的贊嘆和敬畏之情。詩中還表達了作者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希望能夠前往滄洲,尋找更加美好的未來。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和敬畏之情。作者用簡潔明了的語言,刻畫出了自然的美妙和壯觀,讓讀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同時,詩中也表達了作者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希望能夠前往滄洲,尋找更加美好的未來。這種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也是一種對生命的熱愛和追求,給人以啟示和鼓舞。
“谿水碧于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ōng nán dōng xī zhōng zuò
終南東谿中作
xī shuǐ bì yú cǎo, chán chán huā dǐ liú.
谿水碧于草,潺潺花底流。
shā píng kān zhuó zú, shí qiǎn bù shèng zhōu.
沙平堪濯足,石淺不勝舟。
xǐ yào cháo yǔ mù, diào yú chūn fù qiū.
洗藥朝與暮,釣魚春復秋。
xìng lái cóng suǒ shì, hái yù xiàng cāng zhōu.
興來從所適,還欲向滄洲。
“谿水碧于草”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