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山色澹幽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水光山色澹幽虛”全詩
門前亦種先生柳,地僻能來長者車。
日落兒童隨杖履,夜深松月上琴書。
偶因消渴文園是,浪得虛名谷口如。
分類:
《卜居》江以達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卜居》是明代江以達創作的一首詩詞。該詩描述了作者居住在白水青山之間的景致,以及他在這個僻靜之地的生活情趣。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白水青山此卜居,
水光山色澹幽虛。
門前亦種先生柳,
地僻能來長者車。
日落兒童隨杖履,
夜深松月上琴書。
偶因消渴文園是,
浪得虛名谷口如。
詩詞的意境和賞析:
《卜居》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江以達居住在一片白水青山之間的景色和環境。白水和青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常用的意象,代表了自然的美和寧靜的環境。作者將自己的居所定名為“卜居”,表達了他對安定和寧靜生活的追求。
詩中描述的水光山色澹幽虛,表現了水的光澤和山的色彩在寧靜中顯得柔和而虛幻。這種景色給人一種寧靜、深遠的感覺,讓人感到舒適和放松。
詩中提到門前種植了一棵柳樹,這棵柳樹被稱為“先生柳”,暗示著作者具有儒學修養和禮儀之風。這里的門前指的是作者的住所,而柳樹的存在使得這個地方更加有文化的氛圍。
接下來,詩中提到道路僻靜,但長者的車輛仍然能夠到達,這表明作者的居住地雖然偏僻,但并不孤立,還能與外界有所聯系。
詩中描繪了日落時分,兒童們隨著杖履游玩,夜深時,松樹下有人彈奏琴書。這些場景展示了作者在這個安靜的地方過著閑適自在的生活,自然的景色與人們的活動相得益彰。
最后兩句詩表達了作者偶爾有一些消遣娛樂的機會,他在文園中消磨時光,但并不追求虛名和名利。他在這個寧靜的谷口中,過著自己心儀的生活,不受外界的干擾。
整首詩以平和、寧靜的語氣,描繪了作者在白水青山之間的居住環境和生活狀態。通過對自然景色和人們活動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安定寧靜生活的向往,并倡導遠離喧囂,追求內心的寧靜與自由。這首詩詞展現了明代文人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和對自然之美的贊美,同時也表達了對內心平靜和寧靜生活的追求。
“水光山色澹幽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ǔ jū
卜居
bái shuǐ qīng shān cǐ bǔ jū, shuǐ guāng shān sè dàn yōu xū.
白水青山此卜居,水光山色澹幽虛。
mén qián yì zhǒng xiān shēng liǔ, dì pì néng lái zhǎng zhě chē.
門前亦種先生柳,地僻能來長者車。
rì lào ér tóng suí zhàng lǚ, yè shēn sōng yuè shàng qín shū.
日落兒童隨杖履,夜深松月上琴書。
ǒu yīn xiāo kě wén yuán shì, làng dé xū míng gǔ kǒu rú.
偶因消渴文園是,浪得虛名谷口如。
“水光山色澹幽虛”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