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花飄客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塞花飄客淚”全詩
塞花飄客淚,邊柳掛鄉愁。
白發悲明鏡,青春換敝裘。
君從萬里使,聞已到瓜州。
作者簡介(岑參)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武威春暮,聞宇文判官西使還,已到晉昌》岑參 翻譯、賞析和詩意
《武威春暮,聞宇文判官西使還,已到晉昌》是唐代詩人岑參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春天傍晚,雨停了城頭,黃鸝飛上了戍樓。邊塞的花兒飄落,引起了客人的淚水,邊關的柳樹上掛滿了鄉愁。白發人悲傷地凝視著明鏡,年輕的時光卻已經轉瞬消逝,換來的只是破舊的衣袍。君主遠征萬里,聽說已經到達瓜州。
詩意:
這首詩詞以春天的傍晚景色為背景,描繪了邊塞的凄涼和離別之情。作者通過城頭、戍樓、花兒、柳樹等意象,展現了邊塞的荒涼和戰亂的景象,以及客人因離別而流下的淚水和對家鄉的思念。詩中還表達了時光流轉的無情,白發人凝視鏡中的自己,感嘆青春已逝。最后,詩人提及君主遠征萬里,傳來了他已經到達瓜州的消息,給人以希望和期待。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凄美的語言,描繪了邊塞地區的凄涼景象和人們離別的傷感情緒。通過城頭、戍樓、花兒、柳樹等形象描寫,使讀者能夠感受到邊塞地區的荒涼和邊關戰亂的氛圍。詩中的黃鸝和邊柳,作為自然界的元素,更加突出了人們在邊塞生活的孤寂和離別的悲傷。白發人凝視明鏡,折射出光陰易逝的主題,表達了時光的無情和歲月的流轉。最后,君主遠征萬里,已經到達瓜州的消息給人以希望,暗示著離別的痛苦終將過去,重逢的喜悅即將到來。
整首詩詞情感真摯,意境深遠,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和對人物內心感受的表達,展現了邊塞地區的凄涼和人們的離愁別緒。詩人通過對離別和歲月流轉的描寫,表達了深沉的思考和對未來的期待,使讀者在感受詩意的同時,也能對人生的離合悲歡有所思考。
“塞花飄客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ǔ wēi chūn mù, wén yǔ wén pàn guān xī shǐ hái, yǐ dào jìn chāng
武威春暮,聞宇文判官西使還,已到晉昌
àn yǔ guò chéng tóu, huáng lí shàng shù lóu.
岸雨過城頭,黃鸝上戍樓。
sāi huā piāo kè lèi, biān liǔ guà xiāng chóu.
塞花飄客淚,邊柳掛鄉愁。
bái fà bēi míng jìng, qīng chūn huàn bì qiú.
白發悲明鏡,青春換敝裘。
jūn cóng wàn lǐ shǐ, wén yǐ dào guā zhōu.
君從萬里使,聞已到瓜州。
“塞花飄客淚”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