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人未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河西人未歸”全詩
邊城細草出,客館梨花飛。
別后鄉夢數,昨來家信稀。
涼州三月半,猶未脫寒衣。
分類:
作者簡介(岑參)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河西春暮憶秦中》岑參 翻譯、賞析和詩意
譯文:
渭北的春天已經老去,
河西的人還沒有回來。
邊城里的細草已經長出來,
客館里的梨花在飛舞。
離別后,鄉愁不斷上心頭,
最近的家書也很稀少。
在涼州,三月已過了一半,
但寒衣還沒有脫下。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岑參寫的一首凄涼的春天描寫詩。詩中通過描述渭北春天已經老去,河西人還未歸來,邊城細草長出來,客館梨花飛舞等景象,表達了離鄉別親的思念之情。詩人抒發了對故鄉的思念、對家人的牽掛、對寒冷冬天的不舍等情感,以及在邊塞地區的凄涼之感。
詩歌的意境是凄美的,詩人運用了對比和細膩的描寫,使得讀者能夠感受到春天老去、人未歸的寂寥和孤寂。詩中描繪的細草長出和梨花飛舞,映襯出邊塞地區的荒涼景象。此外,詩中也透露出詩人對家鄉的引魂之思,鄉夢頻現,家信不常,使詩歌更加有情意和韻味。同時,詩人表達了對涼州的寒冷的描述,涼州三月半,猶未脫寒衣。這也表現出詩人身處邊塞地區的寒冷環境。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對景物的描寫、情感的表達和對涼州邊塞的描述,展示了詩人離鄉別親的憂傷和寂寥的心情,給人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河西人未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xī chūn mù yì qín zhōng
河西春暮憶秦中
wèi běi chūn yǐ lǎo, hé xī rén wèi guī.
渭北春已老,河西人未歸。
biān chéng xì cǎo chū, kè guǎn lí huā fēi.
邊城細草出,客館梨花飛。
bié hòu xiāng mèng shù, zuó lái jiā xìn xī.
別后鄉夢數,昨來家信稀。
liáng zhōu sān yuè bàn, yóu wèi tuō hán yī.
涼州三月半,猶未脫寒衣。
“河西人未歸”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