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形已作兵”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殘形已作兵”全詩
英雄莫自悔,骨相或當鯨。
照影渾疑鬼,殘形已作兵。
詩書翻誤世,戈甲可收名。
分類:
《寄周子冶》藍仁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周子冶》是明代藍仁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天地為羅網,
梟鸞一死生。
英雄莫自悔,
骨相或當鯨。
照影渾疑鬼,
殘形已作兵。
詩書翻誤世,
戈甲可收名。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深邃而悲壯的圖景,表達出了作者對時代亂世的憂慮和對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詩中運用了象征和隱喻的手法,通過天地羅網、梟鸞生死、骨相鯨化等形象,寄托了作者對英雄人物的追思和對歷史走向的擔憂。
賞析:
詩的開頭兩句“天地為羅網,梟鸞一死生”,通過天地羅網和梟鸞的生死形象,揭示了時代的險惡和英雄人物的命運無常。羅網象征著陷阱和困境,梟鸞則代表著英雄人物。這兩句表達了作者對英雄們在亂世中生死無常遭遇的感慨。
接下來的兩句“英雄莫自悔,骨相或當鯨”,表達了作者對英雄們的勸勉和敬仰之情。作者告誡英雄們不要后悔自己的選擇,因為有些英雄的骨灰可能會化為巨大的鯨魚,這里鯨魚象征著偉大和威嚴,意味著英雄們的事業和名聲可能會超越生死,留下永恒的印記。
接著的兩句“照影渾疑鬼,殘形已作兵”,運用了影子和殘形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亂世中英雄們形象模糊、身世隱秘的思考。影子和殘形暗示了英雄們的存在可能模糊不清,甚至被誤認為是鬼魂。這也反映了亂世中英雄們經歷的苦難和艱辛。
最后兩句“詩書翻誤世,戈甲可收名”,表達了作者對詩書和戰爭的思考。詩書代表文化和知識,作者認為在亂世中,文化的傳承可能會被翻覆,誤導世人。而戈甲則象征戰爭和武力,作者認為通過戰爭可以贏得名聲和地位。這也是對當時亂世背景下社會現狀的一種批判和反思。
整首詩通過對英雄人物命運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亂世的憂慮和對英雄們的敬仰之情。同時,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象征和隱喻手法,給人以深刻的思考和聯想空間。
“殘形已作兵”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zhōu zi yě
寄周子冶
tiān dì wèi luó wǎng, xiāo luán yī sǐ shēng.
天地為羅網,梟鸞一死生。
yīng xióng mò zì huǐ, gǔ xiāng huò dāng jīng.
英雄莫自悔,骨相或當鯨。
zhào yǐng hún yí guǐ, cán xíng yǐ zuò bīng.
照影渾疑鬼,殘形已作兵。
shī shū fān wù shì, gē jiǎ kě shōu míng.
詩書翻誤世,戈甲可收名。
“殘形已作兵”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