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行未可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舟行未可住”全詩
江村片雨外,野寺夕陽邊。
芋葉藏山徑,蘆花雜渚田。
舟行未可住,乘月且須牽。
分類:
作者簡介(岑參)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晚發五渡》岑參 翻譯、賞析和詩意
《晚發五渡》是唐代詩人岑參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巴南地的客居生活,對故鄉以及陌生環境的厭煩之情,以及對自然景色的感慨和追憶之情。
詩中第一句“客厭巴南地,鄉鄰劍北天。”表達了作者對巴南這個陌生地方的厭煩之情,同時也對故鄉的思念之情。接下來的兩句:“江村片雨外,野寺夕陽邊。”描繪了詩人身處江邊的村莊,雨水和夕陽的景象,給人一種溫暖而寧靜的感覺。然后,“芋葉藏山徑,蘆花雜渚田。”句中描繪的是山間小徑上隱藏著的芋葉和水邊沼澤地雜生著的蘆花,給人一種自然的美感。
最后兩句“舟行未可住,乘月且須牽。”表達了詩人的離別之情和對未來的追求。舟行還未到達目的地,但是月亮已經升起,詩人希望能夠乘著月光的引導繼續前行。
這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表達情感,展現了作者在客居他鄉的心境。詩中既有對故鄉的思念,又有對自然景色的贊美,同時又表達了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詩表現了詩人對離別和追求的矛盾心理,以及對自然和故鄉的深深的依戀之情。
“舟行未可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ǎn fā wǔ dù
晚發五渡
kè yàn bā nán dì, xiāng lín jiàn běi tiān.
客厭巴南地,鄉鄰劍北天。
jiāng cūn piàn yǔ wài, yě sì xī yáng biān.
江村片雨外,野寺夕陽邊。
yù yè cáng shān jìng, lú huā zá zhǔ tián.
芋葉藏山徑,蘆花雜渚田。
zhōu xíng wèi kě zhù, chéng yuè qiě xū qiān.
舟行未可住,乘月且須牽。
“舟行未可住”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