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科案月何曾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詩科案月何曾負”全詩
詩科案月何曾負,交分投君不自知。
《白苧》舞殘楊柳月,青筇拄遍芰荷陂。
漁歌又續前溪響,驚起水禽鳴夜池。
分類:
《次韻羅服周見懷》李承箕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羅服周見懷》是明代李承箕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錢落叉頭酒漫支,
半醒半醉獨吟時。
詩科案月何曾負,
交分投君不自知。
《白苧》舞殘楊柳月,
青筇拄遍芰荷陂。
漁歌又續前溪響,
驚起水禽鳴夜池。
詩詞的中文譯文:
銅錢掉在叉頭杯中,酒液溢滿杯沿,
半醒半醉之時獨自吟唱。
詩文考試中的案頭月亮從未辜負過我,
我不自知地將我的情分投向了你。
《白苧》(一種舞蹈)在楊柳叢中舞動,明月高懸,
青色的竹篙拄遍芰荷澤。
漁歌再次響起在前溪之上,
驚起了水禽在夜晚的池塘中鳴叫。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一幅夜晚的景象,抒發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對自然美的贊美。
詩的開篇,詩人形容自己半醒半醉的狀態,獨自吟唱。這種狀態使他能夠更加投入地感受和表達內心的情感。詩人提到自己的詩文考試中的案頭月亮,表示他在寫作中對于美的追求和對于詩文的才華。他將自己的情分投向了某個人,但那個人卻并不自知。
接著,詩人以《白苧》舞蹈為線索,描繪了夜晚的自然景色。楊柳叢中的舞蹈和明月的照耀營造出一種寧靜而美麗的氛圍。青色的竹篙拄遍芰荷澤,顯示了自然界的生機和繁榮。漁歌再次響起,驚動了水禽在夜晚的池塘中鳴叫,增添了一分生動和活力。
整首詩詞通過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對自然美的贊美。同時,詩人也借助夜晚的寧靜和美麗,反思了自己無法被另一人所理解的心境。這首詩詞既展現了明代時期的文化氛圍,又表達了詩人個人的情感和審美追求。
“詩科案月何曾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luó fú zhōu jiàn huái
次韻羅服周見懷
qián luò chā tóu jiǔ màn zhī, bàn xǐng bàn zuì dú yín shí.
錢落叉頭酒漫支,半醒半醉獨吟時。
shī kē àn yuè hé zēng fù, jiāo fēn tóu jūn bù zì zhī.
詩科案月何曾負,交分投君不自知。
bái zhù wǔ cán yáng liǔ yuè, qīng qióng zhǔ biàn jì hé bēi.
《白苧》舞殘楊柳月,青筇拄遍芰荷陂。
yú gē yòu xù qián xī xiǎng, jīng qǐ shuǐ qín míng yè chí.
漁歌又續前溪響,驚起水禽鳴夜池。
“詩科案月何曾負”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