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鐘散御幃”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巖鐘散御幃”全詩
霜封陰殿瓦,云染祀臣衣。
騎火通幽谷,巖鐘散御幃。
仙游憶空樂,杳杳六龍飛。
分類:
《昌平道中晚作》林應亮 翻譯、賞析和詩意
《昌平道中晚作》是明代詩人林應亮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歲晚昌平道,千官歷翠微。
霜封陰殿瓦,云染祀臣衣。
騎火通幽谷,巖鐘散御幃。
仙游憶空樂,杳杳六龍飛。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在昌平道上的晚景,表現了明代時期的官員們在昌平道上行進的景象。詩中通過描寫大自然的景色和官員們的活動,展現了一種富有詩意和宗教色彩的畫面。
賞析:
這首詩詞以描寫自然景色和官員們的活動為主線,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展現了一幅宏大而壯麗的場景。
首句“歲晚昌平道,千官歷翠微”揭示了詩詞的時空背景,年歲已晚,官員們在昌平道上行進。詩人用“昌平道”來象征著一種寧靜、祥和的景象,而“千官歷翠微”則暗示著官員們的眾多和高貴。
接下來的兩句“霜封陰殿瓦,云染祀臣衣”通過自然景色的描寫,表現了宮殿的莊嚴和神秘。霜封的瓦片和被云霧籠罩的祭服,給人一種神圣而莊嚴的感覺。
接下來的兩句“騎火通幽谷,巖鐘散御幃”通過運用意象和比喻,展示了官員們的活動。詩人將官員們形容為騎著火龍通行于幽谷之間,將巖鐘的聲音比作散落的帷幕,給人一種神奇和壯觀的感覺。
最后兩句“仙游憶空樂,杳杳六龍飛”則揭示了詩人的情感和聯想。詩人回憶起仙游的快樂和空靈的音樂,將六龍的飛翔比作遙遠而神秘的景象,給人一種超然和夢幻的感覺。
整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展現了明代時期昌平道上官員們的活動和大自然的壯麗景色,給人一種寧靜、祥和、莊嚴和神秘的感覺,同時也抒發了詩人對仙游和遙遠景象的向往和思念之情。
“巖鐘散御幃”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āng píng dào zhōng wǎn zuò
昌平道中晚作
suì wǎn chāng píng dào, qiān guān lì cuì wēi.
歲晚昌平道,千官歷翠微。
shuāng fēng yīn diàn wǎ, yún rǎn sì chén yī.
霜封陰殿瓦,云染祀臣衣。
qí huǒ tōng yōu gǔ, yán zhōng sàn yù wéi.
騎火通幽谷,巖鐘散御幃。
xiān yóu yì kōng lè, yǎo yǎo liù lóng fēi.
仙游憶空樂,杳杳六龍飛。
“巖鐘散御幃”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