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亭移酒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紅亭移酒席”全詩
紅亭移酒席,畫舸逗江村。
云帶歌聲飏,風飄舞袖翻。
花間催秉燭,川上欲黃昏。
分類:
作者簡介(岑參)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早春陪崔中丞同泛浣花谿宴》岑參 翻譯、賞析和詩意
《早春陪崔中丞同泛浣花谿宴》是唐代詩人岑參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春天的景象,通過描寫宴會的場景和大自然的景色,表達了早春時節溫暖的氛圍和人們的歡樂心情。
詩中描述了宴會的場景,宴會地點設在浣花谿。清晨的陽光照耀下,旌節高高掛起,給整個場面增添了喜慶的氛圍。寒冷的郊外突然感到溫暖起來,使人感到春天的氣息。
紅亭上移動著酒席,畫船在江村上悠閑地漂游。云帶中傳來歌聲,風中飄動的衣袖翩翩起舞。花叢中一片歡快的氣氛,仿佛在催促人們點燃蠟燭,川上的景色也漸漸暗淡下去,意味著黃昏即將來臨。
這首詩的譯文如下:
紅旗和宴席在浣花谿的入口高懸,
郊外寒冷陡然感到溫暖。
紅亭上移動著酒席,
畫船在江村上逗留。
云帶中傳來歌聲飄蕩,
風中衣袖翩翩起舞。
花叢中喚醒寒夜點上蠟燭,
川上即將黃昏降臨。
這首詩通過描繪春天的景象和宴會的場景,表達了早春時的溫暖和歡樂。旌節高懸和紅亭移動的描寫,展現了宴會的喜慶氣氛。歌聲和風中飄動的衣袖則表現出宴會現場熱鬧非凡。詩尾的花間催秉燭和川上欲黃昏的描寫,則預示著宴會的結束和昏暗的天色,使整首詩有了一絲淡淡的憂愁。整體而言,這首詩既生動地描繪了宴會的場景,又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展現了早春時節的溫暖與喜悅。
“紅亭移酒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ǎo chūn péi cuī zhōng chéng tóng fàn huàn huā xī yàn
早春陪崔中丞同泛浣花谿宴
jīng jié lín xī kǒu, hán jiāo dǒu jué xuān.
旌節臨谿口,寒郊陡覺暄。
hóng tíng yí jiǔ xí, huà gě dòu jiāng cūn.
紅亭移酒席,畫舸逗江村。
yún dài gē shēng yáng, fēng piāo wǔ xiù fān.
云帶歌聲飏,風飄舞袖翻。
huā jiān cuī bǐng zhú, chuān shàng yù huáng hūn.
花間催秉燭,川上欲黃昏。
“紅亭移酒席”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