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君曾上過宮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匡君曾上過宮書”全詩
發憤每陳平虜策,匡君曾上過宮書。
苔封斷碣秋煙外,草暗荒祠劫火余。
欲奠椒漿歌楚些,西風落日更躊躕。
分類:
《吊劉龍洲墓》盧熊 翻譯、賞析和詩意
《吊劉龍洲墓》是明代盧熊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征衣破帽老騎驢,
籍甚才名總不如。
發憤每陳平虜策,
匡君曾上過宮書。
苔封斷碣秋煙外,
草暗荒祠劫火余。
欲奠椒漿歌楚些,
西風落日更躊躕。
詩意:
這首詩詞是為了悼念劉龍洲而寫的。劉龍洲是明代的一位才名卓越的人物,但他的境遇卻十分凄涼。他衣衫破舊,戴著破帽子,騎著驢子。盡管他才華出眾,但他的名望和地位始終不如他的才能所應得的。他一直努力發憤,曾經多次上書陳述平定邊疆的策略,也曾經上過宮廷的奏章。然而,現在他的墓碑被青苔所覆蓋,墓地在秋天的煙霧中荒涼冷落,祠堂已經被草木所掩蓋,只剩下劫后余生的火焰燃燒。詩人表示想要為他奠酒并唱一些楚歌,但西風落日使他更加猶豫不決。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寫劉龍洲的境遇,表達了對他的敬仰和惋惜之情。劉龍洲在詩中被描繪成一位才華橫溢卻飽受困頓的人物,他的才能和努力似乎并未得到應有的回報,這是一種社會不公的揭示。詩中的青苔、草木和劫后余生的火焰等形象,凸顯了劉龍洲的墓地荒涼和他曾經歷的苦難。詩人的想法和感觸通過奠酒和唱楚歌的方式表達,但最后卻受到西風落日的干擾,給人一種猶豫和遲疑的感覺,或許也暗示了詩人對于自己的無力和困惑。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劉龍洲的描繪和詩人情感的抒發,傳達了對于才能被埋沒和社會不公的憂慮和反思。它展示了明代社會中才華橫溢者所面臨的挑戰和困境,同時也呈現了詩人對于人生和自身處境的思考。
“匡君曾上過宮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iào liú lóng zhōu mù
吊劉龍洲墓
zhēng yī pò mào lǎo qí lǘ, jí shén cái míng zǒng bù rú.
征衣破帽老騎驢,籍甚才名總不如。
fā fèn měi chén píng lǔ cè, kuāng jūn céng shàng guò gōng shū.
發憤每陳平虜策,匡君曾上過宮書。
tái fēng duàn jié qiū yān wài, cǎo àn huāng cí jié huǒ yú.
苔封斷碣秋煙外,草暗荒祠劫火余。
yù diàn jiāo jiāng gē chǔ xiē, xī fēng luò rì gèng chóu chú.
欲奠椒漿歌楚些,西風落日更躊躕。
“匡君曾上過宮書”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