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明潘子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花明潘子縣”全詩
花明潘子縣,柳暗陶公門。
藥碗搖山影,魚竿帶水痕。
南橋車馬客,何事苦喧喧。
分類:
作者簡介(岑參)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春尋河陽陶處士別業》岑參 翻譯、賞析和詩意
《春尋河陽陶處士別業》是唐代詩人岑參創作的一首詩,描繪了春日的美景和閑適寧靜的鄉村生活,以及陶淵明(陶潛)的隱居情境。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春風暖暖,陽光明媚。
黃鸝飛近村落,花開放在潘子縣。
柳樹掩映在陶公的門前,
山間的影子輕輕晃動,藥碗中的清泉蕩漾。
捕魚竿上留下漣漪,南橋上車馬喧囂,何事讓他們如此吵鬧。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春天的景象為背景,表現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向往,以及對陶淵明隱居生活的欽佩。詩中描繪的風光和場景表現出一幅寧靜祥和的鄉村圖景,富有田園詩的特色。以下是一些賞析點:
1. 春天意象:詩人通過描述春風暖暖、陽光明媚,以及鳥語花香的畫面,展現了春天的美好景象,營造了一種愉悅、寧靜的氛圍。這與許多唐代詩人對春天的熱愛和描繪密切相關。
2. 田園生活:詩中提到的黃鸝、花明、柳暗等元素,都是田園生活的常見景物,突顯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樸素生活的向往。在這個繁忙的世界里,詩人對寧靜、淡泊的鄉村生活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
3. 陶淵明的隱居:詩中的“陶公門”指的是陶淵明,他是中國文學史上著名的田園詩人,以其淡泊名利、歸隱田園的生活態度而聞名。詩人借用陶淵明的形象,表達了對隱逸生活的景仰和向往,暗示了對寧靜和深思熟慮的生活方式的推崇。
4. 喧囂的反差:在詩的結尾,詩人描繪了南橋上車馬喧囂的場景,通過反差強調了寧靜和喧囂之間的對比。這種對比可能是詩人在表達對塵世紛擾的不滿,以及對安寧和寧靜生活的渴望。
總體來說,這首詩以優美的景色描繪和鮮明的意象表達了對田園生活和隱逸境界的向往,同時也通過對比強化了這種向往的情感。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詩人抒發了內心深處對寧靜、淡泊生活的追求,使讀者在詩歌中感受到一種寧靜和深思的氛圍。
“花明潘子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n xún hé yáng táo chǔ shì bié yè
春尋河陽陶處士別業
fēng nuǎn rì tūn tūn, huáng lí fēi jìn cūn.
風暖日暾暾,黃鸝飛近村。
huā míng pān zǐ xiàn, liǔ àn táo gōng mén.
花明潘子縣,柳暗陶公門。
yào wǎn yáo shān yǐng, yú gān dài shuǐ hén.
藥碗搖山影,魚竿帶水痕。
nán qiáo chē mǎ kè, hé shì kǔ xuān xuān.
南橋車馬客,何事苦喧喧。
“花明潘子縣”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