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翠借廚煙”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山翠借廚煙”全詩
日落數歸鳥,夜深聞扣舷。
水痕侵岸柳,山翠借廚煙。
調笑提筐婦,春來蠶幾眠。
分類:
作者簡介(岑參)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漢上題韋氏莊》岑參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在漢水邊上,我見到了韋氏莊,這里的人們和茅屋非常相似。聽聞這里曾有個楚國客人來過。我在此安居于漢水邊,謀筑一片屬于自己的家園。雖然經歷了幾日的時光,看到鳥能夠經常的飛回來,可是夜晚時分聽到的是水聲與船槳劃過的聲響。江水不停侵蝕著岸邊的柳樹,山岳間的云霧環繞著整個莊園,炊煙洋溢在山野之中。那些笑顏如花的鄉村女子,也在迎接著春天的到來,平靜地度過每一個安詳的夜晚。
詩意:
岑參在這首詩中描繪了一個在漢水畔上結茅而居的田園生活,他看到的是水與山、鳥與云、春與夜。他想要運用自己的雙手,在這片土地上營造屬于自己的家園。但是他并不孤獨,那些鄉間的女子們也在他的生活中給予了他溫馨的陪伴,永遠是那樣和善、充滿愛意。
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作者在漢水邊上的生活景象,節奏鮮明,既有風景的描繪,又將景物與人物描摹融為一體。作者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表達了對此生活的認同與喜愛,詩中畫面也清晰、自然。橋段生動形象,尤其是關于春來蠶幾眠和提籃女的寫照,描寫了簡單、安靜、自然、和諧的生活。這首詩詞在意境上給人以深深的感受,表達了對寧靜生活的向往和對自然美好景色的感悟。
“山翠借廚煙”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àn shàng tí wéi shì zhuāng
漢上題韋氏莊
jié máo wén chǔ kè, bo zhù hàn jiāng biān.
結茅聞楚客,卜筑漢江邊。
rì luò shù guī niǎo, yè shēn wén kòu xián.
日落數歸鳥,夜深聞扣舷。
shuǐ hén qīn àn liǔ, shān cuì jiè chú yān.
水痕侵岸柳,山翠借廚煙。
tiáo xiào tí kuāng fù, chūn lái cán jǐ mián.
調笑提筐婦,春來蠶幾眠。
“山翠借廚煙”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