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舍梨葉赤”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客舍梨葉赤”全詩
夜來嘗有夢,墜淚緣思歸。
洛水行欲盡,緱山看漸微。
長安只千里,何事信音稀。
分類:
作者簡介(岑參)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楊固店》岑參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楊固店》是唐代詩人岑參所作,描述了他在旅途中過夜的楊固店的場景和他懷念家鄉的思緒。
詩詞中文譯文:
客棧上的梨葉已經變紅,
隔壁的鄰居婦女傳來搗衣聲。
夜晚來臨時常常做夢,
醒來時我不禁淚如雨下,
思念家鄉的情緒油然而生。
洛水的行程即將結束,
緱山的景色漸漸模糊不清。
長安距離很遙遠,
為什么消息稀少呢?
詩詞的意境和詩意:
《楊固店》通過描繪旅途中的客棧景象和詩人的內心感受,表達了對家鄉的思念和對離別的痛苦的詩意。
詩人在客棧休息時,看到梨樹葉逐漸變紅,顯示了秋天的到來,也隱喻著歲月的漸變。同時,詩中的搗衣聲和詩人的夢境,進一步展現了外界的動靜和詩人內心的煩躁和思鄉之情。
詩人心中一直想著家鄉,懷念故鄉的人和事,思念之情充滿了整個詩篇。詩人離開故鄉已經很久,如今已經到達洛水附近,緱山也在眼前,表示他離長安(唐代的首都)已經很近了。然而,長安卻好像千里之遙,消息稀少,讓詩人感到惆悵和迷茫。
整首詩通過具體的情境和描述,讓讀者感受到了詩人的離愁別緒和思鄉之情。詩人通過描寫客棧的景象,以及自己的思緒和感受,抒發了對故鄉的思念和對漫長旅途的無奈之情。
總的來說,詩人岑參通過《楊固店》詩詞,展現了他在旅途中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和對長途旅行的無奈感,同時也通過具體的描寫和美麗的語言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情感和對時間流逝的感慨。
“客舍梨葉赤”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áng gù diàn
楊固店
kè shè lí yè chì, lín jiā wén dǎo yī.
客舍梨葉赤,鄰家聞搗衣。
yè lái cháng yǒu mèng, zhuì lèi yuán sī guī.
夜來嘗有夢,墜淚緣思歸。
luò shuǐ xíng yù jǐn, gōu shān kàn jiàn wēi.
洛水行欲盡,緱山看漸微。
cháng ān zhǐ qiān lǐ, hé shì xìn yīn xī.
長安只千里,何事信音稀。
“客舍梨葉赤”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