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林有巢父”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深林有巢父”全詩
上山多饑鳶,下山多猛虎。
道路寂無人,日暮楚三戶。
停車一以悲,深林有巢父。
¤
分類:
作者簡介(茅坤)

茅坤(1512~1601)明代散文家、藏書家。字順甫,號鹿門,歸安(今浙江吳興)人,明末儒將茅元儀祖父。嘉靖十七年進士,官廣西兵備僉事時,曾領兵鎮壓廣西瑤族農民起義。茅坤文武兼長,雅好書法,提倡學習唐宋古文,反對“文必秦漢”的觀點,至于作品內容,則主張必須闡發“六經”之旨。編選《唐宋八大家文抄》,對韓愈、歐陽修和蘇軾尤為推崇。茅坤與王慎中、唐順之、歸有光等,同被稱為“唐宋派”。有《白華樓藏稿》,刻本罕見。行世者有《茅鹿門集》。
《南山行為梅林司馬賦四首》茅坤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南山行為梅林司馬賦四首》
我心空自摧,太息今與古。
上山多饑鳶,下山多猛虎。
道路寂無人,日暮楚三戶。
停車一以悲,深林有巢父。
中文譯文:
我的心靈空虛自傷,嘆息著今古悲哀。
上山時遇到饑餓的鳶鳥,下山時面對兇猛的虎。
道路上寂寞無人煙,夕陽下楚國只有三家人。
停車時感到悲傷沉重,深林中有只筑巢的父鳥。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明代詩人茅坤創作的,描述了一位行人在南山行走的情景和所感。整首詩以自然景物和行人的遭遇為主題,通過描繪山川風景和行走的過程,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悲涼。
詩的開篇,詩人以"我心空自摧,太息今與古"表達了自己內心的空虛和苦悶,對人生的痛惜之情。行走過程中,上山時遇到饑餓的鳶鳥,下山時又面對兇猛的虎,暗示了行人面臨的艱險和困難,表達了生活的艱辛和無奈。
詩中提到的"道路寂無人,日暮楚三戶"意味著山間的道路荒涼寂寞,日落時只能見到寥寥數戶楚國人家,加深了整首詩的凄涼氛圍。
最后兩句"停車一以悲,深林有巢父"則描繪了行人在深林中停下休憩,看到一只筑巢的父鳥,引發了詩人更深的思索和感慨。這里的巢父象征著家庭和溫暖,與前文中的荒涼景象形成鮮明對比,強調了人世間的無常和生命的脆弱。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苦悶和對生活的感慨,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展現了人與自然的對比和沖突,給人一種深沉的思考和悲涼的感覺。它揭示了人生的艱難和無常,引發人們對生命意義的思考。
“深林有巢父”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án shān xíng wéi méi lín sī mǎ fù sì shǒu
南山行為梅林司馬賦四首
wǒ xīn kōng zì cuī, tài xī jīn yǔ gǔ.
我心空自摧,太息今與古。
shàng shān duō jī yuān, xià shān duō měng hǔ.
上山多饑鳶,下山多猛虎。
dào lù jì wú rén, rì mù chǔ sān hù.
道路寂無人,日暮楚三戶。
tíng chē yī yǐ bēi, shēn lín yǒu cháo fù.
停車一以悲,深林有巢父。
¤
“深林有巢父”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