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情塵外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野情塵外愜”全詩
去雁迷山色,懸藤落澗聲。
洞空千樹響,云細一花明。
漸覺人蹤絕,煙霞近赤城。
分類:
《訪龍洞》孟洋 翻譯、賞析和詩意
《訪龍洞》是明代孟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野情塵外愜,秋思馬前生。
去雁迷山色,懸藤落澗聲。
洞空千樹響,云細一花明。
漸覺人蹤絕,煙霞近赤城。
詩意:
這首詩以自然景觀為背景,表達了詩人離塵之心的愉悅和對秋天的思念之情。詩人遠離喧囂的塵世,感到滿足和寧靜。他在馬背上思念著秋天的景色,看著飛過的候鳥迷失在山色中,聽著藤蔓懸掛時所發出的澗水聲響。洞內寂靜空虛,但是樹葉的沙沙聲卻回響不停,一朵細云在明亮的花朵中若隱若現。漸漸地,詩人覺得人的痕跡消失了,煙霧和霞光逐漸靠近赤城(指北方的山岳地區),使得這片景色更加幽靜。
賞析:
《訪龍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作者的心境和對自然的感悟。詩中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述,表達了詩人遠離塵囂,追求寧靜的心態。他通過觀察和感受大自然的景色、聲音和氣息,與自然融為一體,進而凈化心靈,感悟生命的美好。詩中的洞空、樹響、云細等形象描繪,以及煙霞近赤城的意象,都展示了作者對大自然的敬畏和對純凈、寧靜境界的追求。
整首詩以自然景觀為主線,通過對自然的描摹來抒發內心的感悟,凸顯了明代詩人追求清凈、超脫塵世的思想情懷。同時,詩中的意象和抒情手法都相對簡潔明快,給人以清新自然的感受,更加突出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與贊美之情。《訪龍洞》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簡練的表達方式,展示了明代詩歌的獨特風貌,并傳達了人們對大自然的敬畏和追求內心凈化的渴望。
“野情塵外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ǎng lóng dòng
訪龍洞
yě qíng chén wài qiè, qiū sī mǎ qián shēng.
野情塵外愜,秋思馬前生。
qù yàn mí shān sè, xuán téng luò jiàn shēng.
去雁迷山色,懸藤落澗聲。
dòng kōng qiān shù xiǎng, yún xì yī huā míng.
洞空千樹響,云細一花明。
jiàn jué rén zōng jué, yān xiá jìn chì chéng.
漸覺人蹤絕,煙霞近赤城。
“野情塵外愜”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六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