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失曾行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馬失曾行路”全詩
流沙深沒膝,積潦漲浮身。
馬失曾行路,橋迷再渡人。
兵戈兼歲事,天意豈無因。
分類:
《鬼方道中二首》倪钅巨 翻譯、賞析和詩意
《鬼方道中二首》是明代倪钅巨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一場連綿的雨已經下了十天,
征夫們遭受著特殊的艱辛。
流沙深深地沒過膝蓋,
積水漲浮著他們的身軀。
馬匹失去了原本的行路線,
橋梁迷失了前來的行人。
戰爭和軍火交織成歲月的事,
難道天意沒有原因嗎?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戰爭時代的慘狀。詩人通過描述連綿不斷的雨、征夫們艱苦的經歷以及環境的惡劣,表達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痛苦和困境。流沙深深、積水漲浮,形象地表現了人們在戰爭中陷入困境的景象。馬失路、橋迷人,更進一步強調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迷茫和困頓。最后,詩人提到戰爭和軍火是歲月中不可避免的事情,他對這一切的發生深感無奈,暗示了天意的存在。
賞析:
《鬼方道中二首》通過簡潔而形象的描寫,將戰爭的殘酷和人們的痛苦生動地呈現出來。詩中的雨、流沙、積水等元素,以及馬失路、橋迷人的情景,構成了一幅悲壯的畫面。詩人使用了較為樸素的語言,沒有過多修飾,但通過簡單的描寫,讓讀者能夠感受到戰爭給人們帶來的困境和無奈。最后一句“兵戈兼歲事,天意豈無因”,反映了詩人對戰爭的思考和對命運的疑問,使整首詩更具哲理性。這首詩詞雖然篇幅不長,但通過生動的描寫和思考,展現出明代社會的困境和作者對此的思考態度,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馬失曾行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ǐ fāng dào zhōng èr shǒu
鬼方道中二首
yī yǔ lèi jīng xún, zhēng fū shū kǔ xīn.
一雨累經旬,征夫殊苦辛。
liú shā shēn méi xī, jī lǎo zhǎng fú shēn.
流沙深沒膝,積潦漲浮身。
mǎ shī céng xíng lù, qiáo mí zài dù rén.
馬失曾行路,橋迷再渡人。
bīng gē jiān suì shì, tiān yì qǐ wú yīn.
兵戈兼歲事,天意豈無因。
“馬失曾行路”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