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塞無旗卷角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紫塞無旗卷角端”全詩
去國登瀛唐學士,降城執戟漢材官。
瑤宮有扇捐金雀,紫塞無旗卷角端。
花柳亦知宮女散,妝紅顰翠簇金鑾。
¤
分類:
《壬子秋過故宮(十九首)》宋訥 翻譯、賞析和詩意
《壬子秋過故宮(十九首)》是一首明代的詩詞,作者是宋訥。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六宮春色一宵殘,
夷難何人策治安。
去國登瀛唐學士,
降城執戟漢材官。
瑤宮有扇捐金雀,
紫塞無旗卷角端。
花柳亦知宮女散,
妝紅顰翠簇金鑾。
中文譯文:
六宮的春色在一夜之間消逝殘缺,
夷難之中有誰能夠策劃治理安寧。
離鄉背井登上瀛洲的唐朝學士,
降城之后持戟擔任漢朝的材官。
瑤宮中有一扇金雀捐棄,
紫色的塞外沒有旗幟卷起角端。
花柳也知道宮女已散去,
妝容嬌艷,眉心翠綠,皆聚在金鑾之上。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明代故宮的凄美景象,以及那個時代雖然充滿了變亂和動蕩,但也有一些人在不同的時期選擇了不同的歸宿。
詩的開頭,作者用"六宮春色一宵殘"來形容故宮春日的美景一夜之間消失殘缺,映射出了國家興衰的變遷。接著,作者提到"夷難何人策治安",表達了對亂世中治理安定的渴望,同時也暗示了那個時期動蕩不安的局面。
接下來,詩人描述了一些人物的命運。"去國登瀛唐學士",指的是離開故國(明朝)前往瀛洲(象征仙境的地方)的人,他們選擇了追求理想和學問的道路。而"降城執戟漢材官",則指的是在亂世中投靠入漢(指明朝)的人,他們選擇了持戟擔當官職,為國家盡忠。
在詩的后半部分,作者以瑤宮和紫塞作為象征,表達了對宮廷生活的思念和對國家安寧的期望。"瑤宮有扇捐金雀"暗示了宮廷的華麗和繁華曾一度存在,但如今已經凋零。"紫塞無旗卷角端"則描繪了紫塞一帶的荒涼景象,沒有旗幟卷起,象征著國家的衰敗和失去威信。
最后兩句"花柳亦知宮女散,妝紅顰翠簇金鑾"表達了即使是花柳之間的女子也知道宮女們已經散去,妝容依舊艷麗,眉心翠綠,但卻無法再聚集在金鑾(帝王)的身邊,暗示了宮廷的衰敗和瓦解。
整首詩詞通過對故宮景象的描繪和對不同人物命運的對比,展現了明代時代的動蕩和變遷。詩詞中寄托了作者對治安與安定的向往,以及對過去繁華的回憶和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那些選擇離鄉背井追求理想、為國家盡忠的人們的敬佩和贊美。整體而言,這首詩詞以獨特的視角揭示了歷史的滄桑和人生的抉擇,展現了作者對于時代變遷的思考和感慨。
“紫塞無旗卷角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rén zǐ qiū guò gù gōng shí jiǔ shǒu
壬子秋過故宮(十九首)
liù gōng chūn sè yī xiāo cán, yí nán hé rén cè zhì ān.
六宮春色一宵殘,夷難何人策治安。
qù guó dēng yíng táng xué shì, jiàng chéng zhí jǐ hàn cái guān.
去國登瀛唐學士,降城執戟漢材官。
yáo gōng yǒu shàn juān jīn què, zǐ sāi wú qí juǎn jiǎo duān.
瑤宮有扇捐金雀,紫塞無旗卷角端。
huā liǔ yì zhī gōng nǚ sàn, zhuāng hóng pín cuì cù jīn luán.
花柳亦知宮女散,妝紅顰翠簇金鑾。
¤
“紫塞無旗卷角端”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