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成給日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絲成給日食”全詩
絲成給日食,不得身上衣。
早知阿家蠶事苦,不若當初學歌舞。
分類:
《蠶婦詞》孫蕡 翻譯、賞析和詩意
《蠶婦詞》是明代孫蕡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朝看箔上蠶,暮收繭上絲。
絲成給日食,不得身上衣。
早知阿家蠶事苦,不若當初學歌舞。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蠶婦的辛勞和無奈。蠶婦在早晨觀看蠶吐絲,傍晚收獲繭上的絲線。然而,這些絲線最終會被用來供給皇室,而蠶婦自己卻無法得到一件衣物。詩人表示,如果早知道蠶養蠶的事情如此艱辛,與其當初學習歌舞,還不如別選擇養蠶。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揭示了蠶婦的辛勞和無奈。它通過對蠶婦的日常生活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蠶婦遭遇的同情和對養蠶事業的疑問和思考。
詩中的“朝看箔上蠶,暮收繭上絲”一句,通過對蠶婦的勞作時間的描述,展現了她們無休無止的辛勤勞作。蠶婦每天早晨觀察蠶吐絲,晚上則收獲繭上的絲線,這種辛苦的勞動給人一種時間的連續感,也強調了蠶婦對蠶養蠶事業的始終執著。
“絲成給日食,不得身上衣”這兩句表達了蠶婦的無奈和辛酸。她們辛辛苦苦養蠶、收蠶,但最終所得的絲線卻被上層社會用來供給皇室或貴族,而她們自己卻無法得到自己需要的衣物。這種不公平的現實讓蠶婦感到無奈和悲哀。
最后兩句“早知阿家蠶事苦,不若當初學歌舞”,表達了作者對蠶養蠶事業的懷疑和后悔。作者認為,如果早知道蠶養蠶如此辛苦,自己當初就不應該選擇這樣的職業,而是應該學習歌舞等輕松愉快的事情。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揭示了蠶婦的辛勞和對現實的無奈,展現了作者對蠶養蠶事業的思考和對社會現象的批判。這首詩以平實的語言表達了普通人的心聲,抒發了作者對社會不公和辛酸命運的關注,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和思想內涵。
“絲成給日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án fù cí
蠶婦詞
cháo kàn bó shàng cán, mù shōu jiǎn shàng sī.
朝看箔上蠶,暮收繭上絲。
sī chéng gěi rì shí, bù dé shēn shàng yī.
絲成給日食,不得身上衣。
zǎo zhī ā jiā cán shì kǔ, bù ruò dāng chū xué gē wǔ.
早知阿家蠶事苦,不若當初學歌舞。
“絲成給日食”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