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無艦載蒼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太皇無艦載蒼生”全詩
斯文自可同三代,諸老猶能語二京。
稚帝有車將白璧,太皇無艦載蒼生。
只今薄海漸聲教,共戴堯天樂太平。
¤
分類:
《鳳山懷古(三首)》孫華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鳳山懷古(三首)》
王氣中流甲馬營,
殘星還繞鳳凰城。
斯文自可同三代,
諸老猶能語二京。
稚帝有車將白璧,
太皇無艦載蒼生。
只今薄海漸聲教,
共戴堯天樂太平。
中文譯文:
王氣洋溢,甲馬陣營呈現盛況,
星辰的殘余依然環繞鳳凰城。
這里的文化自古以來就與三代的文明相通,
老一輩的人仍然能夠流利地說著古京城的語言。
年幼的皇帝有華麗的馬車和珍貴的玉璧,
而太皇卻沒有船只來救濟百姓。
如今,人們的聲音正在逐漸在狹小的海島上傳揚開來,
共同期盼著像堯帝那樣的天下太平的樂景。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懷舊的場景,作者孫華以鳳山為背景,表達了對明代王朝的懷念和對當時政治狀況的憂慮。通過描繪王氣中流的甲馬陣營和殘星環繞的鳳凰城,詩中展現了當時王朝的繁榮景象。詩句中提到的斯文與三代相通,諸老仍能說古京城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中華文明的自豪和對于傳統文化的珍視。
然而,詩中也透露出對朝廷腐敗和統治者的無能的擔憂。詩句中提到稚帝有車將白璧,太皇卻無艦載蒼生,暗示了年幼的皇帝雖然擁有奢華的享受,但對于百姓的苦難卻缺乏關懷和救濟。這種對統治者的不滿和對社會現狀的擔憂,反映了作者對時代的思考和對社會變革的期待。
最后兩句詩句表達了對當下局勢的觀察和對未來的向往。薄海逐漸發出聲音,意味著人們的聲音和訴求正在逐漸傳播開來,而共戴堯天樂太平則表達了對于社會和諧穩定的向往。整首詩以懷古之情抒發對時代的關懷和對美好未來的期許,展現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思辨和對美好未來的追求。
“太皇無艦載蒼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ng shān huái gǔ sān shǒu
鳳山懷古(三首)
wáng qì zhōng liú jiǎ mǎ yíng, cán xīng hái rào fèng huáng chéng.
王氣中流甲馬營,殘星還繞鳳凰城。
sī wén zì kě tóng sān dài, zhū lǎo yóu néng yǔ èr jīng.
斯文自可同三代,諸老猶能語二京。
zhì dì yǒu chē jiāng bái bì, tài huáng wú jiàn zài cāng shēng.
稚帝有車將白璧,太皇無艦載蒼生。
zhǐ jīn bó hǎi jiàn shēng jiào, gòng dài yáo tiān lè tài píng.
只今薄海漸聲教,共戴堯天樂太平。
¤
“太皇無艦載蒼生”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