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使須通析木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奉使須通析木津”全詩
城上玉繩浮婺女,帳前銀甲擁天人。
出師已略扶桑國,奉使須通析木津。
遂有江黃慕中夏,可無書檄諭全閩。
分類:
《奉使還途中聞東征捷音》孫炎 翻譯、賞析和詩意
《奉使還途中聞東征捷音》是明代孫炎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南來萬馬凈邊塵,
銜璧歸朝盡大臣。
城上玉繩浮婺女,
帳前銀甲擁天人。
出師已略扶桑國,
奉使須通析木津。
遂有江黃慕中夏,
可無書檄諭全閩。
詩意:
這首詩以將士歸朝途中聽到東征勝利的喜訊為主題,表達了對勝利的歡欣和對將士英勇的贊美。詩中描繪了南方的萬馬歸來,邊境上的塵土已經洗凈,身懷珍寶的大臣們紛紛銜著寶石回朝。城墻上掛著玉繩,象征著美麗的婺女,而大帳前則是披掛著銀甲的天人。出征已經取得了對扶桑國的勝利,現在派遣使者需要通行析木津(可能是指日本地名)。而江黃之地的人們對中原的文化充滿了崇敬,他們對中夏的關懷之情,不需要通過書信傳達,全閩都知曉。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南方將士歸來和東征勝利的描繪,展現了明代時期的戰爭和朝廷的輝煌。詩中運用了極富想象力的描寫手法,如將邊境上的塵土洗凈、大臣們銜璧回朝等,形象生動地表現了勝利的喜悅和將士們的英勇。同時,詩中也蘊含了對中原文化的尊崇和南方人民對中夏的關注,展現了民族團結和文化交流的情感。
詩中的意象豐富多樣,如萬馬凈邊塵、銜璧歸朝、玉繩浮婺女、銀甲擁天人等,運用了寶石、玉繩、銀甲等貴重物品的形象來表達勝利和榮耀的感覺。同時,通過出使者要通行析木津的描述,也表現了明代與鄰國的交往和外交使命。
總體而言,這首詩展現了明代時期戰爭與文化交流的氛圍,以及對勝利和英勇的贊美,展示了當時社會的繁榮和朝廷的威儀。同時,詩中也流露出對中原文化的崇敬和南方人民對中夏的情感,體現了民族團結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奉使須通析木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ng shǐ hái tú zhōng wén dōng zhēng jié yīn
奉使還途中聞東征捷音
nán lái wàn mǎ jìng biān chén, xián bì guī cháo jǐn dà chén.
南來萬馬凈邊塵,銜璧歸朝盡大臣。
chéng shàng yù shéng fú wù nǚ, zhàng qián yín jiǎ yōng tiān rén.
城上玉繩浮婺女,帳前銀甲擁天人。
chū shī yǐ lüè fú sāng guó, fèng shǐ xū tōng xī mù jīn.
出師已略扶桑國,奉使須通析木津。
suì yǒu jiāng huáng mù zhōng xià, kě wú shū xí yù quán mǐn.
遂有江黃慕中夏,可無書檄諭全閩。
“奉使須通析木津”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