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蕓閣沉沉晝漏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蕓閣沉沉晝漏稀”全詩
獨有蕃僧承詔寵,紅衣白馬退朝歸。
分類:
《上京次貢待制韻(三首)》涂穎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上京次貢待制韻(三首)》是明代涂穎創作的詩詞作品。這首詩通過描繪景象和人物,表達了作者對宮廷生活和權力的思考和感慨。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竹宮深處,秋風凄涼,晚霞映照著殿宇。蕓閣寂靜無聲,日影漸漸變得稀薄。只有一位來自邊疆的僧人蒙受皇帝寵愛,身著紅袍,騎著白馬,退朝歸來。
詩意:
這首詩通過描繪宮廷的景象和描寫一位受寵的僧人,表達了作者對宮廷生活和權力的思考和感慨。竹宮的深處充滿了秋風的凄涼,晚霞映照著殿宇,給人一種寂寞和冷落的感覺。蕓閣靜悄悄,漏水聲稀薄,暗示著宮廷的沉寂和時光的流逝。然而,唯有這位來自邊疆的僧人承受著皇帝的寵愛,他身穿紅袍,騎著白馬,在日落后退朝歸來,似乎是唯一擁有一些自由和快樂的人。
賞析:
這首詩以凄涼的秋風、昏黃的晚霞和寂靜的蕓閣為背景,通過對宮廷景象的描繪,傳達了一種濃郁的憂傷和無奈的情感。詩中提到的竹宮、蕓閣和漏水聲等細節描寫,給人一種壓抑和沉寂的感覺,反映了宮廷的虛幻和權力的冷漠。然而,詩中的僧人卻成為一個引人注目的存在,他身著紅袍,騎著白馬,在退朝歸來的路上,似乎有一種超然和自由的狀態。這位蕃僧承受著皇帝的寵愛,可能象征著作者對于自由和獨立思考的向往。整首詩以對比的手法,展示了宮廷和個體命運之間的差異,引發讀者對權力與自由、虛幻與現實的思考。
“蕓閣沉沉晝漏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àng jīng cì gòng dài zhì yùn sān shǒu
上京次貢待制韻(三首)
zhú gōng yǎo yǎo qiū fēng wǎn, yún gé chén chén zhòu lòu xī.
竹宮窅窅秋風晚,蕓閣沉沉晝漏稀。
dú yǒu fān sēng chéng zhào chǒng, hóng yī bái mǎ tuì cháo guī.
獨有蕃僧承詔寵,紅衣白馬退朝歸。
“蕓閣沉沉晝漏稀”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