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東上門前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誰知東上門前路”全詩
楊家制作多傳后,蘇子文章合在朝。
夢草池邊歌郢雪,雨花臺上望江潮。
誰知東上門前路,此后行來分外遙。
分類:
作者簡介(王鏊)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學家。字濟之,號守溪,晚號拙叟,學者稱震澤先生,漢族,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十六歲時國子監諸生即傳誦其文,成化十一年進士。授編修,弘治時歷侍講學士,充講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進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博學有識鑒,有《姑蘇志》、《震澤集》、《震澤長語》。
《送楊侍讀維立之南京》王鏊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明代王鏊創作的《送楊侍讀維立之南京》。下面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送楊侍讀維立之南京》
二月南宮看柳條,
知君已上秣陵橈。
楊家制作多傳后,
蘇子文章合在朝。
夢草池邊歌郢雪,
雨花臺上望江潮。
誰知東上門前路,
此后行來分外遙。
詩詞中文譯文:
二月時,我在南宮觀賞垂柳的嫩芽,
知道你已經搭乘船只渡過秣陵。
楊家的制作經過世世代代的傳承,
蘇子的文章在朝廷合為一體。
夢草池邊傳唱著郢雪的歌,
站在雨花臺上眺望江潮。
誰知道你東行的路途,
此后的旅途將會格外遙遠。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王鏊送別楊侍讀維立離開南京的作品,表達了離別之情和對友人的美好祝愿。
詩的開頭描述了二月時節,作者在南宮觀賞柳條,意味著春天的到來和萬物復蘇。知曉楊侍讀已經乘船離開秣陵,表示詩人對他的離別感到遺憾和惋惜。
接下來,詩人提到楊家的制作,指的可能是楊侍讀家族的手工藝品傳承。而蘇子的文章在朝廷合為一體,表示楊侍讀和蘇子(指蘇軾)一樣,都是文學才子,他們的作品得到了朝廷的認可和贊賞。
在第三、四句中,詩人通過描繪夢草池邊唱著郢雪之歌和雨花臺上眺望江潮的景象,增加了詩的意境和情感色彩。郢雪是指荊州(古代郢都)的雪,通過歌唱表達了對楊侍讀的惋惜之情。雨花臺是南京的一座名勝,從那里眺望江潮,象征著離別之后的遠方和未知的旅途。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楊侍讀未來的行程的祝愿,同時也暗示了友情的延續和想念之情。詩的結尾"此后行來分外遙"表達了詩人對楊侍讀在遠方行走的遙遠距離的思念和祝福。
整首詩詞以離別為主題,通過描繪春天的景色、藝術傳承和友情的珍貴,表達了詩人對楊侍讀的離別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對他未來道路的祝福和思念之情。整體上,這首詩詞給人一種深情厚誼的感覺,展示了明代文人的感傷和離情別緒。
“誰知東上門前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yáng shì dú wéi lì zhī nán jīng
送楊侍讀維立之南京
èr yuè nán gōng kàn liǔ tiáo, zhī jūn yǐ shàng mò líng ráo.
二月南宮看柳條,知君已上秣陵橈。
yáng jiā zhì zuò duō chuán hòu, sū zǐ wén zhāng hé zài cháo.
楊家制作多傳后,蘇子文章合在朝。
mèng cǎo chí biān gē yǐng xuě, yǔ huā tái shàng wàng jiāng cháo.
夢草池邊歌郢雪,雨花臺上望江潮。
shéi zhī dōng shàng mén qián lù, cǐ hòu xíng lái fèn wài yáo.
誰知東上門前路,此后行來分外遙。
“誰知東上門前路”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