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籬下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知籬下菊”全詩
楷書臨小晉,近體學中唐。
水蒔一池芡,園栽十畝桑。
不知籬下菊,秋后肯分香。
分類:
《寄包征士公愷》王紱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寄包征士公愷》
朝代:明代
作者:王紱
愛爾閑情好,
林堂白晝長。
楷書臨小晉,
近體學中唐。
水蒔一池芡,
園栽十畝桑。
不知籬下菊,
秋后肯分香。
中文譯文:
對于你,我的閑情好,
在林堂中,白晝漫長。
我用楷書臨摹小晉體,
學習近體詩歌的中唐樣式。
水池中種植了一片芡菜,
園中種植了十畝桑樹。
不知籬笆下的菊花,
在秋天之后是否愿意分享芬芳。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明代王紱的作品,表達了詩人的閑情逸致和對文學藝術的熱愛。詩人以自己的閑暇時光為背景,描繪了自己喜愛的生活場景。
首句“愛爾閑情好”,表達了詩人對自己心境的陶醉和滿足。他擁有充裕的時間,可以悠閑地享受生活。
接下來的兩句“林堂白晝長,楷書臨小晉”,描述了詩人在林堂中度過漫長的白天,并且以楷書的方式臨摹《小晉》的作品。這里的林堂可能指的是詩人的書齋,他在這里度過了很長的時間,專注于書法創作。
下一句“近體學中唐”,表明詩人學習并借鑒了唐代近體詩的樣式和技巧。他希望通過學習古代的詩歌形式,提升自己的創作水平。
接著的兩句“水蒔一池芡,園栽十畝桑”,描繪了詩人所居之地的景象。他在水池里種植了一片芡菜,園中種植了十畝桑樹,展現了他對農耕生活的熱愛和對大自然的獨特感悟。
最后兩句“不知籬下菊,秋后肯分香”,表達了詩人對籬笆下的菊花的期待。詩人不知道這些菊花是否會在秋天之后繼續綻放,是否會釋放出芬芳的香氣。這句話也可以理解為詩人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希望它們能夠持續散發美好。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和詩人的生活為背景,通過描繪詩人的閑情和對文學藝術的追求,表達了對自然和美好事物的贊美和向往。詩人將自己的心境與自然景物相融合,展示了一種寧靜、恬淡的生活態度。
“不知籬下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bāo zhēng shì gōng kǎi
寄包征士公愷
ài ěr xián qíng hǎo, lín táng bái zhòu zhǎng.
愛爾閑情好,林堂白晝長。
kǎi shū lín xiǎo jìn, jìn tǐ xué zhōng táng.
楷書臨小晉,近體學中唐。
shuǐ shí yī chí qiàn, yuán zāi shí mǔ sāng.
水蒔一池芡,園栽十畝桑。
bù zhī lí xià jú, qiū hòu kěn fēn xiāng.
不知籬下菊,秋后肯分香。
“不知籬下菊”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