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中未有留戡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袖中未有留戡疏”全詩
世途水馬波難溯,吾道人龍跡已遐。
安世平生多氣節,少陵老去憶桑麻。
袖中未有留戡疏,羞向燈前看莫邪。
分類:
《送范齋李先生致仕還吳》王鴻儒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范齋李先生致仕還吳》是明代王鴻儒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春色俄看到枳花,
江東行客理歸艖。
世途水馬波難溯,
吾道人龍跡已遐。
安世平生多氣節,
少陵老去憶桑麻。
袖中未有留戡疏,
羞向燈前看莫邪。
中文譯文:
春天的景色突然看到了一朵枳花,
江東的行人整理好回程的船。
世途像水中的馬,波浪難以逆溯,
我的追求已經隨著人龍的足跡遠去。
我一生安于世俗,有著堅定的氣節,
年老的時候回憶起桑麻的經歷。
我的袖子里還沒有寫下留戀和悲傷,
害羞地不敢在燈前看著莫邪(指古代美女)。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述了詩人送別范齋李先生歸隱的情景。詩人在春天看到一朵枳花,這是他離別的象征。江東的行人整理好歸程的船,準備回到吳地(即今天的江蘇地區)。詩人通過描繪江水波浪難以逆溯,表達了世事難以回頭和人生無常的觸動。他認為自己的追求已經遠離,道路已經模糊,如同水中的馬一樣難以抵達彼岸。
詩人自述自己平生安于世俗,有著堅定的氣節。當他年老時,回憶起少年時代的桑麻經歷,桑麻可能代表了他年輕時的勤勞和努力。他的袖子里還沒有寫下留戀和悲傷,表明他并沒有對世俗留下太多的遺憾和牽掛,也許是因為他已經準備好了歸隱之路。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內心的躊躇和猶豫。他羞怯地不敢在燈前看著莫邪,莫邪是古代美女的代稱。這或許是詩人對于美麗和誘惑的回避,暗示了他決心遠離塵囂,追求內心的寧靜和高尚。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歸隱之路的思考和選擇,傳遞了一種超脫塵世、追求內心平靜的意境。同時,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個人經歷的回憶,詩人展現了對人生的思考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詩詞流露出一種淡泊名利、追求內心自由的情懷,具有典型的明代文人的歸隱意向。
“袖中未有留戡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fàn zhāi lǐ xiān shēng zhì shì hái wú
送范齋李先生致仕還吳
chūn sè é kàn dào zhǐ huā, jiāng dōng xíng kè lǐ guī chā.
春色俄看到枳花,江東行客理歸艖。
shì tú shuǐ mǎ bō nán sù, wú dào rén lóng jī yǐ xiá.
世途水馬波難溯,吾道人龍跡已遐。
ān shì píng shēng duō qì jié, shǎo líng lǎo qù yì sāng má.
安世平生多氣節,少陵老去憶桑麻。
xiù zhōng wèi yǒu liú kān shū, xiū xiàng dēng qián kàn mò yé.
袖中未有留戡疏,羞向燈前看莫邪。
“袖中未有留戡疏”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