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差足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山中差足慰”全詩
開籠調語鳥,排石漱新蒲。
越甲鳴方急,燕函調不敷。
山中差足慰,江左有夷吾。
¤
分類:
《正月三十日作三首(萬歷庚申)》王惟儉 翻譯、賞析和詩意
《正月三十日作三首(萬歷庚申)》是明代作家王惟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清晨起床,做什么事情呢,
披著松樹仿佛在畫圖。
打開鳥籠,聽著鳥兒的歌唱,
用石頭清洗新鮮的蒲草。
越國的甲鳥鳴叫聲急促,
燕函的琴音無法表達充分。
山中的差人足夠慰藉人心,
江左的友人還有我這個夷吾。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明朝時期正月三十日的景象。作者清晨起床,心情愉快,展開了一天的活動。他披著松樹枝仿佛在畫圖,展現了一種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情感。他打開鳥籠,聆聽著鳥兒的歌唱,感受到自然界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他用石頭清洗蒲草,表達了對自然清新的向往和追求。
詩中提到的越甲鳴和燕函調分別是指越國的戰鼓聲和琴音。越甲鳴聲急促,可能暗示著動蕩不安的時局。而作者認為燕函的琴音無法完全表達出內心的情感和思緒,可見作者對琴音的期待與失望。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在山中得到了足夠的慰藉,而在江左(指江南地區)有他的朋友,其中包括了作者自稱的夷吾。這表明作者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不僅與自然相互融合,還與朋友們有著親密的聯系,給予了他安慰和支持。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自然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富有生機和情感的清晨場景。作者通過披松、開籠、漱蒲等細節,傳達了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生命的贊美。他借助越甲鳴和燕函調的象征意義,抒發了對時局的思考和對情感表達的渴望。
整首詩詞以自然景物和情感體驗為主線,展現了作者對自然和人情的敏感和關懷。詩中的描寫簡練而質樸,通過對細節的把握,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心境。同時,詩中的自然意象和情感抒發與作者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形成了對比,凸顯了作者對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思考和追求。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以其清新自然、情感真摯的風格,展現了明代王惟儉獨特的寫作風貌,給人以愉悅和啟迪。
“山中差足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ēng yuè sān shí rì zuò sān shǒu wàn lì gēng shēn
正月三十日作三首(萬歷庚申)
xiǎo qǐ gēng hé shì, pī sōng fǎng huà tú.
曉起更何事,披松仿畫圖。
kāi lóng diào yǔ niǎo, pái shí shù xīn pú.
開籠調語鳥,排石漱新蒲。
yuè jiǎ míng fāng jí, yàn hán diào bù fū.
越甲鳴方急,燕函調不敷。
shān zhōng chà zú wèi, jiāng zuǒ yǒu yí wú.
山中差足慰,江左有夷吾。
¤
“山中差足慰”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五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