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綺窗寂莫對花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綺窗寂莫對花開”全詩
花到長門原易落,不干風雨夜重催。
分類:
作者簡介(王象春)
王象春(1578~1632)明末詩人。原名王象巽,字季木,號虞求,別號山昔湖居士,新城(今山東淄博市桓臺縣新城鎮)人,清初文學家王士禎從祖。萬歷三十八年進士第二,官至南京吏部考功郎,終因剛直而免官歸田。象春才氣奔軼,詩宗前后七子,詩文結集為《齊音》(亦題《濟南百詠》)、《問山亭集》。
《古意》王象春 翻譯、賞析和詩意
《古意》是一首明代詩詞,作者是王象春。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綺窗寂莫對花開,
孤寂的窗戶前,花朵盛開,
閑看殘花點碧苔。
閑暇時,凝視殘存的花朵,點綴在青苔之上。
花到長門原易落,
花朵飄落至長門(指宮廷)易于消逝,
不干風雨夜重催。
無論風雨夜晚,花朵都不會被干擾。
詩詞以綺窗和花朵為主題,表達了一種古意的情懷。詩人通過綺窗和花朵的對比,展現了寂靜與繁華之間的對立。綺窗代表著寂莫和孤寂,而對面的花朵則象征著生機和繁榮。詩人把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象聯系在一起,通過觀察殘花點綴在碧苔上的場景,表達了對于光陰易逝和生命脆弱性的思考。
詩人提到花朵飄落至長門易于消逝,強調了時間的無情和生命的脆弱性。然而,詩人也指出,無論風雨夜晚如何催促,花朵仍然美麗而堅韌。這種對于花朵的堅韌態度,也可以理解為詩人對生命的積極態度和對逆境的堅持。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光陰易逝和生命脆弱性的思考,同時也體現了積極向上的情感。通過對綺窗和花朵的描繪,詩人在平淡的景物中融入了豐富的情感內涵,使得詩詞具有了深遠的意義。
“綺窗寂莫對花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ǔ yì
古意
qǐ chuāng jì mò duì huā kāi, xián kàn cán huā diǎn bì tái.
綺窗寂莫對花開,閑看殘花點碧苔。
huā dào cháng mén yuán yì luò, bù gàn fēng yǔ yè zhòng cuī.
花到長門原易落,不干風雨夜重催。
“綺窗寂莫對花開”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