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路傍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十年路傍月”全詩
醉鄉有天地,大事問公卿。
江縮龍堪蟄,山深虎自耕。
十年路傍月,猶照逐臣纓。
分類:
《可嘆》王一鳴 翻譯、賞析和詩意
《可嘆》是一首明代的詩詞,作者是王一鳴。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可嘆羈棲地,誰高簿領名。
醉鄉有天地,大事問公卿。
江縮龍堪蟄,山深虎自耕。
十年路傍月,猶照逐臣纓。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時局動蕩和自身命運的感慨。詩中描述了一種無奈和悲嘆的情緒,揭示了社會的困境和個人的迷茫。
賞析:
這首詩采用了四句五言絕句的形式,行文簡練明快,表達了作者內心深處的情感。以下是對每句的賞析:
1. "可嘆羈棲地,誰高簿領名。"
這兩句描述了作者所處的環境,他感嘆自己被困于羈絆之中,無法獲得名利的高位。這也暗指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官場的險惡。
2. "醉鄉有天地,大事問公卿。"
這兩句表達了作者對理想鄉土的向往,他希望能夠在紛擾的世界中找到一片凈土。同時,他也表達了對時局混亂的不滿,呼喚公正的治理和智者的領導。
3. "江縮龍堪蟄,山深虎自耕。"
這兩句以寓言的方式描繪了江河和山林的景象。江河中的龍縮起身軀,山林中的虎在自己的領地上耕種。這種意象傳達了作者的無奈和自省,暗示了社會的不安定和人們的自我保護。
4. "十年路傍月,猶照逐臣纓。"
這兩句詩以月亮作為象征,表達了作者在漫長歲月中的堅持和追求。月亮照耀著路旁,仍然照亮著追尋功名的人們。這句話傳遞出作者對個人追求的無盡期待和希望,同時也折射出社會的殘酷和競爭。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時局和自身命運的思考和感嘆。通過對社會的揭示和對個人境遇的抒發,作者反映出了明代社會的動蕩和人們的迷茫,傳遞了對理想和公正的渴望。
“十年路傍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kě tàn
可嘆
kě tàn jī qī dì, shuí gāo bù lǐng míng.
可嘆羈棲地,誰高簿領名。
zuì xiāng yǒu tiān dì, dà shì wèn gōng qīng.
醉鄉有天地,大事問公卿。
jiāng suō lóng kān zhé, shān shēn hǔ zì gēng.
江縮龍堪蟄,山深虎自耕。
shí nián lù bàng yuè, yóu zhào zhú chén yīng.
十年路傍月,猶照逐臣纓。
“十年路傍月”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六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