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骨臨江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瘦骨臨江渚”全詩
前者沖雨來,援止此避暑。
只尺僦西鄰,兩家聞細語。
日漸枕席清,閉門自楚楚。
豈敢稱高臥,無才當獨處。
閑傍夕陰移,瘦骨臨江渚。
或就廬山隱,孰能棄爾汝。
分類:
《貽石公》吳孺子 翻譯、賞析和詩意
《貽石公》是一首明代的詩詞,作者是吳孺子。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石公菩薩的本性,憐憫我在異鄉漂泊。前者(石公)沖雨而來,援助我避暑。只有一尺的隔壁鄰居,兩家相互傾訴細語。日漸安頓清靜,閉門自得意洋洋。豈敢自夸高尚的休息,無才之人只能孤獨一處。閑暇時靠近夕陽的陰涼處,瘦弱的身軀臨近江邊的渚(沙灘)。或者前往廬山隱居,但誰能舍棄你(石公)和你(石公)相伴。
詩意:
這首詩以石公菩薩的形象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在遠離家鄉的旅途中的孤獨和思鄉之情。石公被描繪為一位慈悲憐憫的菩薩,他來到作者身邊,幫助他度過炎熱的夏天。作者與鄰居相互傾訴心事,逐漸安定下來,享受著寧靜的生活。盡管作者認為自己沒有什么才華,但他并不敢自夸高尚的休息,只能獨自一人默默忍受孤獨。在閑暇時,他靠近夕陽的陰涼處,瘦弱的身體臨近江邊,感受著自然的美景。最后,作者提到或許會前往廬山隱居,但同時也意味著他舍不得離開石公和與石公相伴的時光。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對石公菩薩的崇敬。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通過描繪作者在異鄉的孤獨和無奈與石公菩薩的慈悲相對照,凸顯了石公菩薩的偉大和作者的渺小。詩中的意象和景物描寫相得益彰,通過夏天的酷熱、鄰居的交流、夕陽和江邊的景色,展現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對自然的感悟。整首詩情感真摯,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內心獨白,同時也反映了明代士人在異鄉漂泊時的思鄉情懷和對菩薩的信仰。
“瘦骨臨江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í shí gōng
貽石公
shí gōng pú sà xìng, lián wǒ zài jī lǚ.
石公菩薩性,憐我在羈旅。
qián zhě chōng yǔ lái, yuán zhǐ cǐ bì shǔ.
前者沖雨來,援止此避暑。
zhǐ chǐ jiù xī lín, liǎng jiā wén xì yǔ.
只尺僦西鄰,兩家聞細語。
rì jiàn zhěn xí qīng, bì mén zì chǔ chǔ.
日漸枕席清,閉門自楚楚。
qǐ gǎn chēng gāo wò, wú cái dāng dú chǔ.
豈敢稱高臥,無才當獨處。
xián bàng xī yīn yí, shòu gǔ lín jiāng zhǔ.
閑傍夕陰移,瘦骨臨江渚。
huò jiù lú shān yǐn, shú néng qì ěr rǔ.
或就廬山隱,孰能棄爾汝。
“瘦骨臨江渚”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