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里乾坤不計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靜里乾坤不計春”全詩
醒原醉白今何在,云外青山山外云。
分類:
《偶作》徐仙 翻譯、賞析和詩意
《偶作》是明代徐仙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以景物描寫和哲理思考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生活和世界的深刻感悟。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靜謐之處不計算春,不是不是便是紛紛。清醒之初,沉醉之白,今天何處可覓?云的彼岸,青山的外頭。
詩詞的詩意是以靜謐的環境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生活中種種瑣事的漠視,以及對真實與虛幻、清醒與沉醉之間的辯證思考。作者通過借景抒發內心的追求,表達了對現實世界的超越和對美好事物的向往。
這首詩詞的賞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首先,詩詞以靜謐的環境為開端,通過描述靜謐之地不計算春的景象,表現了作者對煩瑣紛雜世事的冷漠態度。在這個環境中,作者通過反復使用的“非非是是”表達了對現實與虛幻、真實與虛幻的思考,以及對人事變化的淡然態度。
其次,詩詞中出現的“清醒之初,沉醉之白”揭示了作者對人生的兩種狀態的思考。清醒與沉醉,被用來對比現實與理想、真實與幻象之間的對立。作者在思考現實與理想之間的關系時,提出了“今天何處可覓?”的問題,暗示了對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對現實世界的超越。
最后,詩詞以“云的彼岸,青山的外頭”作為結束,將思考的焦點放在了遠離塵囂的山外云端。這種遙遠與超脫的意象,象征著無限的追求和向往。通過將思緒引向高遠之處,作者表達了對心靈自由和遠離塵世的向往。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景物描寫和哲理思考,表達了作者對現實世界的超越追求和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在描繪靜謐環境和對清醒與沉醉的思考中,詩詞展示了詩人對人生的思索和追求。通過以云和山為象征,詩詞最終引領讀者進入一個遙遠而清幽的境地,表達了對心靈自由和超越塵世的向往。
“靜里乾坤不計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ǒu zuò
偶作
jìng lǐ qián kūn bù jì chūn, fēi fēi shì shì rèn fēn fēn.
靜里乾坤不計春,非非是是任紛紛。
xǐng yuán zuì bái jīn hé zài, yún wài qīng shān shān wài yún.
醒原醉白今何在,云外青山山外云。
“靜里乾坤不計春”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