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月不知行處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乘月不知行處遠”全詩
乘月不知行處遠,滿江風露濕人衣。
分類:
作者簡介(楊士奇)

楊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學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號東里,謚文貞,漢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縣澄江鎮)人。官至禮部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歷五朝,在內閣為輔臣四十余年,首輔二十一年。與楊榮、楊溥同輔政,并稱“三楊”,因其居地所處,時人稱之為“西楊”。“三楊”中,楊士奇以“學行”見長,先后擔任《明太宗實錄》、《明仁宗實錄》、《明宣宗實錄》總裁。
《江上早行》楊士奇 翻譯、賞析和詩意
《江上早行》是明代楊士奇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
《江上早行》
漢陽磯上鼓初稀,
煙柳昽昽一鵲飛。
乘月不知行處遠,
滿江風露濕人衣。
詩詞的意境描繪了早晨江上的景象。下面是對詩詞的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漢陽磯(現今武漢市漢陽區)為背景,通過描繪江上的景色和氛圍,表達了作者在早晨出行時的感受和思緒。詩的開頭寫道“漢陽磯上鼓初稀”,指的是早晨的時間,鼓聲還剛剛開始,人們剛剛開始起床活動。接著描述了“煙柳昽昽一鵲飛”,煙霧彌漫的柳樹下,一只鵲鳥飛過,增添了清晨的寧靜和生氣。
詩的下半部分表達了作者乘船行駛的情景。他乘著月光,不知道自己的行程有多遠,只覺得江面上的風和露水濕透了他的衣物。這一描寫展示了作者旅行的艱辛和不確定性,也傳遞了一種追求自由和冒險的精神。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寫了早晨江上的景色和作者的內心感受。通過描繪清晨的寧靜和江面上的風露,詩中融入了對自然的感悟和對人生旅程的思考。同時,詩詞中的意象和抒情語言給人以美的享受,增添了詩的藝術魅力。
“乘月不知行處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āng shàng zǎo xíng
江上早行
hàn yáng jī shàng gǔ chū xī, yān liǔ lóng lóng yī què fēi.
漢陽磯上鼓初稀,煙柳昽昽一鵲飛。
chéng yuè bù zhī xíng chǔ yuǎn, mǎn jiāng fēng lù shī rén yī.
乘月不知行處遠,滿江風露濕人衣。
“乘月不知行處遠”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三阮 (仄韻) 去聲十四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