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鶴自難收”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驚鶴自難收”全詩
潛龍終見奮,驚鶴自難收。
故作君平卜,真懷豫讓憂。
遺忠今尚在,常共大江流。
分類:
《讀謝疊山傳》楊巍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讀謝疊山傳》
朝代:明代
作者:楊巍
宋鼎沉炎海,
疊山起信州。
潛龍終見奮,
驚鶴自難收。
故作君平卜,
真懷豫讓憂。
遺忠今尚在,
常共大江流。
中文譯文:
宋朝的國運像鼎一樣沉入炙熱的海洋,
疊山的人們重新建立了興盛的信州。
潛伏的龍最終展現奮發之姿,
驚動的鶴卻難以再收拾安寧。
雖然自己充當了君主,
但內心真實地懷有對豫讓的憂慮。
忠誠的人們至今仍然存在,
常常與大江一起流淌。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明代楊巍創作的作品,描述了讀謝疊山傳的情景。詩中描繪了宋朝國運式微之時,但通過疊山興起的信州,展現了希望和改變的可能性。
詩的開頭,宋朝被比作沉入炎熱的海洋的鼎。這表達了宋朝國家衰敗的狀態,暗示了當時的困境和危機感。
然而,接下來詩人提到了疊山興起的信州。疊山是一個地理名詞,指的是山脈起伏連綿,如疊疊山巒。信州是疊山所在的地方,這里代表了新的希望和活力。詩人通過這樣的描寫,表達了對于新的興盛之地的贊美和期待。
詩中還出現了潛龍和驚鶴的意象。潛龍象征著潛伏的力量和潛在的希望,在最終奮發之后展現出來。而驚鶴則代表著不安寧和動蕩,難以收拾。這兩個意象相對應,突出了興盛與困擾的對比。
在詩的后半部分,詩人表達了自己的內心感受。他雖然扮演了君主的角色,但內心卻真實地懷有對豫讓的憂慮。豫讓是指劉備讓位給劉禪的事例,表達了詩人對于權力和地位的思考和擔憂。
最后兩句表達了忠誠之人的存在以及他們與大江的共同流淌。這里的忠誠指的是那些為國家和民眾付出的人,他們的精神在歷史長河中流傳不滅。
整首詩通過對于疊山興起的描繪,表達了對于希望、改變和忠誠的謳歌。詩人以自己的觀察和思考,傳達了對于時代變遷和人性情感的思考和感慨。
“驚鶴自難收”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ú xiè dié shān chuán
讀謝疊山傳
sòng dǐng chén yán hǎi, dié shān qǐ xìn zhōu.
宋鼎沉炎海,疊山起信州。
qián lóng zhōng jiàn fèn, jīng hè zì nán shōu.
潛龍終見奮,驚鶴自難收。
gù zuò jūn píng bo, zhēn huái yù ràng yōu.
故作君平卜,真懷豫讓憂。
yí zhōng jīn shàng zài, cháng gòng dà jiāng liú.
遺忠今尚在,常共大江流。
“驚鶴自難收”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