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到衣裳惜芰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涼到衣裳惜芰荷”全詩
鼓角聲沈知夜寂,梧桐葉盡覺秋多。
年侵容鬢煩霜雪,涼到衣裳惜芰荷。
只恐桂花零落盡,空留清影自婆娑。
分類:
《中秋對月(三首·丁未)》易恒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秋對月(三首·丁未)》是明代易恒所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冰壺出水凈無波,不著漂漂一葦過。
這一句描繪了一個清凈寧靜的畫面,比喻月亮的倒影在水中靜靜無波。作者以冰壺為比喻,形容月亮的倒影清澈無瑕,沒有絲毫波瀾。與此同時,作者提到一根葦子,暗示月亮的倒影不會因為外界的干擾而搖曳不定。
鼓角聲沈知夜寂,梧桐葉盡覺秋多。
這一句通過描述夜晚的環境,表達了月下的寧靜和孤寂。鼓角聲低沉,讓人感知到夜晚的寂靜。梧桐樹的葉子漸漸凋謝,意味著秋天的到來。這些描寫增添了一種凄涼和寂靜的氛圍,與上句的清凈形成鮮明的對比。
年侵容鬢煩霜雪,涼到衣裳惜芰荷。
這一句以人物的容貌來表達歲月的流逝和衰老。作者提到容顏上的鬢發已被霜雪侵蝕,意味著歲月的無情和人生的變遷。同時,衣服的涼意也引發了對生命的珍惜之情。詩人用芰荷來象征生命之美,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擔憂與不舍。
只恐桂花零落盡,空留清影自婆娑。
這一句表達了對美好事物逝去的擔憂和留戀之情。作者擔心桂花會逐漸凋謝、脫落,只剩下清冷的月光獨自婆娑舞動。這里的桂花象征著美好和幸福,而月光則象征著冷靜和孤寂。整句詩既有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也有對光陰流逝的感慨。
整首詩以冷靜、寂靜的氛圍為基調,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和對歲月流轉的思考,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珍視與留戀,以及對時光流逝的無奈與擔憂。通過這些描寫,詩人呈現了內心的情感和思考,使讀者感受到了一種深沉而凄美的詩意。
“涼到衣裳惜芰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ōng qiū duì yuè sān shǒu dīng wèi
中秋對月(三首·丁未)
bīng hú chū shuǐ jìng wú bō, bù zhe piāo piāo yī wěi guò.
冰壺出水凈無波,不著漂漂一葦過。
gǔ jiǎo shēng shěn zhī yè jì, wú tóng yè jǐn jué qiū duō.
鼓角聲沈知夜寂,梧桐葉盡覺秋多。
nián qīn róng bìn fán shuāng xuě, liáng dào yī shang xī jì hé.
年侵容鬢煩霜雪,涼到衣裳惜芰荷。
zhǐ kǒng guì huā líng luò jǐn, kōng liú qīng yǐng zì pó suō.
只恐桂花零落盡,空留清影自婆娑。
“涼到衣裳惜芰荷”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仄韻) 上聲二十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