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得數聲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賴得數聲鐘”全詩
常疑萬壑雨,聲在幾株松。
一蹬斜其下,杳與香城通。
青苔蝕屨痕,往還僧若農。
欲知朝暮心,賴得數聲鐘。
分類:
《山居雜詠》尹伸 翻譯、賞析和詩意
《山居雜詠》是明代詩人尹伸的作品。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卜宅盡北阜,
南見龍陀峰。
常疑萬壑雨,
聲在幾株松。
譯文:
卜宅位于北阜盡頭,
南望見到龍陀峰。
常感疑似萬壑中的雨聲,
聲音傳來自幾株松樹。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居住在山中的景象和感受。詩人的住所位于山腳北部的高處,而南方可以看到屹立的龍陀峰。詩人常常感覺到仿佛雨水在萬壑中落下,這種聲音似乎來自周圍幾株松樹。
賞析:
《山居雜詠》通過對山居生活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感悟和寄托。詩人選擇了山居這樣一個寧靜的環境,遠離塵囂和喧囂的城市,與自然相伴。詩中的北阜和南方的龍陀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北方代表著平凡的居所,而南方的龍陀峰則象征著高聳入云的山峰。詩人常常感覺到雨聲從山中的萬壑中傳來,這種感受可能是詩人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對自然力量的認同。松樹作為古代文人崇尚的隱士之樹,象征著堅韌和孤高的品質,也與山居的生活格調相契合。詩人在山中行走,鞋上的青苔痕跡也顯示出他的日常往來與僧侶或農夫的交流。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希望通過聽鐘聲來了解他自己的內心世界,鐘聲作為寺廟中常見的聲音,象征著虔誠和寧靜,也與山居的生活方式相呼應。
整體而言,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山居生活的自然景色和內心感受,表達了對自然和寧靜生活的向往,展示了詩人對大自然的敬畏和對內心世界的探索。
“賴得數聲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ān jū zá yǒng
山居雜詠
bǔ zhái jǐn běi fù, nán jiàn lóng tuó fēng.
卜宅盡北阜,南見龍陀峰。
cháng yí wàn hè yǔ, shēng zài jǐ zhū sōng.
常疑萬壑雨,聲在幾株松。
yī dēng xié qí xià, yǎo yǔ xiāng chéng tōng.
一蹬斜其下,杳與香城通。
qīng tái shí jù hén, wǎng huán sēng ruò nóng.
青苔蝕屨痕,往還僧若農。
yù zhī zhāo mù xīn, lài de shù shēng zhōng.
欲知朝暮心,賴得數聲鐘。
“賴得數聲鐘”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二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