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少年曾學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記得少年曾學劍”全詩
道上霜寒逢白雁,馬前木落見黃河。
五陵煙雨秋難盡,三輔風云氣尚多。
記得少年曾學劍,壯心猶自憶廉頗。
分類:
《兼送沈嘉則游中原兼訪戚將軍》袁景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兼送沈嘉則游中原兼訪戚將軍》是明代袁景休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中原此去欲如何,
把酒聞君慷慨歌。
道上霜寒逢白雁,
馬前木落見黃河。
五陵煙雨秋難盡,
三輔風云氣尚多。
記得少年曾學劍,
壯心猶自憶廉頗。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送別沈嘉則游歷中原并拜訪戚將軍為主題。詩人以深情的筆觸表達了自己的思緒和對友人的祝福。
詩的開頭,詩人詢問了朋友在中原旅行的打算,表達了自己對朋友的關心和期望。而后,詩人舉杯暢飲,聽聞朋友豪情滿懷地歌唱,表現出朋友的豪爽和慷慨的性格。
接下來的兩句描述了旅途中的景色。道上的霜寒之中,遇到了南飛的白雁,這景象使詩人心生離愁。馬前的樹木也隨著秋風落葉,詩人的目光及時地落在了黃河上,黃河象征著中原的壯麗和遼闊,也暗示著朋友即將踏上的旅途的艱險和遼闊。
接著,詩人用“五陵煙雨秋難盡,三輔風云氣尚多”這兩句表達了中原地區的風云變幻、歷史的滄桑和豪氣。五陵指的是中原地區的古代陵墓,煙雨秋景在此意味著歷史的沉淀和人事的變遷。三輔指的是中原地區的三個輔國,即河南、河北、山東,風云氣尚多則意味著這個地區的政治局勢動蕩不安。
最后兩句,詩人回憶起自己年少時曾學劍的經歷,壯心猶在,也勾起了對廉頗的回憶。這里通過個人經歷的點題,使整首詩更加具體而富有情感。
整首詩以送別朋友為線索,通過描繪旅途中的景色和對中原地區的描述,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和對中原地域的贊美。詩中既有對友情的珍重,也有對歷史的思考和對壯志的追憶,展現了作者細膩的情感和對中原地區的情懷。
“記得少年曾學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ān sòng shěn jiā zé yóu zhōng yuán jiān fǎng qī jiāng jūn
兼送沈嘉則游中原兼訪戚將軍
zhōng yuán cǐ qù yù rú hé, bǎ jiǔ wén jūn kāng kǎi gē.
中原此去欲如何,把酒聞君慷慨歌。
dào shàng shuāng hán féng bái yàn, mǎ qián mù luò jiàn huáng hé.
道上霜寒逢白雁,馬前木落見黃河。
wǔ líng yān yǔ qiū nán jǐn, sān fǔ fēng yún qì shàng duō.
五陵煙雨秋難盡,三輔風云氣尚多。
jì de shào nián céng xué jiàn, zhuàng xīn yóu zì yì lián pō.
記得少年曾學劍,壯心猶自憶廉頗。
“記得少年曾學劍”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九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