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不置高臺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黃金不置高臺上”全詩
秋風易水人何在,午夜盧溝月自明。
召伯封疆經幾換,荊卿事業尚虛名。
黃金不置高臺上,似怪年來士價輕。
分類:
《燕臺懷古》岳正 翻譯、賞析和詩意
《燕臺懷古》是明代岳正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燕臺懷古
督亢陂荒蔓草生,
廣陽宮廢故城平。
秋風易水人何在,
午夜盧溝月自明。
召伯封疆經幾換,
荊卿事業尚虛名。
黃金不置高臺上,
似怪年來士價輕。
譯文:
燕臺草木蔓生,督亢陂已經荒廢。
廣陽宮的舊城已平坦無存。
秋風吹過易水,人們何處去了?
午夜時分,盧溝中的月亮自己照明。
召伯曾幾度封疆,荊卿的事業仍然虛名。
黃金并不放在高臺之上,似乎奇怪這些年來士人的價值變得輕微。
詩意和賞析:
《燕臺懷古》以懷古抒懷之情,表達了對過去繁華的城市和輝煌的歷史的懷念之情。詩中描述了燕臺(古代北京)一帶的景象,督亢陂已經荒廢,廣陽宮的舊城已經平坦無存,顯示出歲月的無情和滄桑的變遷。詩人在秋風吹過易水的夜晚,思念過去的人們,盧溝中的月亮獨自明亮,寓意著過去的輝煌已經成為歷史中的孤獨。召伯和荊卿則是歷史上的英雄人物,他們為國家盡忠職守,但他們的功業和名聲都已經消逝。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社會變遷的感慨,黃金并不放在高臺之上,暗示士人的價值在歲月中變得微薄,反映出社會的冷漠和變化。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凄涼的意境,表達了對過去輝煌的懷念和對當下社會的不滿。通過描繪荒廢的景象和英雄人物的消逝,詩人表達了時光流轉、人事易逝的主題,同時抒發了對歷史和社會的思考和感慨。這首詩詞在明代詩歌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展示了岳正獨特的思想感情和對社會現實的觸動。
“黃金不置高臺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àn tái huái gǔ
燕臺懷古
dū kàng bēi huāng màn cǎo shēng, guǎng yáng gōng fèi gù chéng píng.
督亢陂荒蔓草生,廣陽宮廢故城平。
qiū fēng yì shuǐ rén hé zài, wǔ yè lú gōu yuè zì míng.
秋風易水人何在,午夜盧溝月自明。
zhào bó fēng jiāng jīng jǐ huàn, jīng qīng shì yè shàng xū míng.
召伯封疆經幾換,荊卿事業尚虛名。
huáng jīn bù zhì gāo tái shàng, shì guài nián lái shì jià qīng.
黃金不置高臺上,似怪年來士價輕。
“黃金不置高臺上”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二養 (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