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火仍逋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改火仍逋舊”全詩
對村燈焰冷,穿幄笛聲微。
改火仍逋舊,饑年半習非。
枉教啼絡緯,勤織也無衣。
分類:
《冬日雜詠(三首)》張邦奇 翻譯、賞析和詩意
《冬日雜詠(三首)》是明代張邦奇所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滿目悲生事,玄陰梗夕暉。
對村燈焰冷,穿幄笛聲微。
改火仍逋舊,饑年半習非。
枉教啼絡緯,勤織也無衣。
中文譯文:
眼中充滿著悲傷的生活,深沉的陰暗擋住了夕陽的光輝。
對著農村的燈火,感受到寒冷,夜幕中傳來微弱的笛聲。
雖然曾改換火種,但仍然無法擺脫舊時的困境,經歷了半年的饑荒和不幸。
白白地讓眼淚濕潤了紗織,辛勤地織造卻無法得到衣物。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冬日的凄涼景象和農民的艱難生活。作者以樸實的語言表達了對農村的生活困境和人們的痛苦的關注。
詩中的"滿目悲生事"和"玄陰梗夕暉"揭示了作者對生活的悲苦感受。冬日的陰暗與夕陽的光輝形成鮮明的對比,突顯了農村的貧困和困境。
"對村燈焰冷,穿幄笛聲微"表達了作者對農村生活的體驗。農村的燈火雖然燃熱,卻無法溫暖人們的心靈。夜幕中微弱的笛聲,增添了一種寂寞的氣氛。
"改火仍逋舊,饑年半習非"描述了作者對改變困境的努力和無奈。盡管曾經努力改變,但仍然無法擺脫舊時的束縛,饑荒和不幸的經歷也令人難以忘懷。
"枉教啼絡緯,勤織也無衣"表達了農民辛勤勞作的無奈和辛酸。詩中的"啼絡緯"指的是紡紗織布,意味著辛勤的勞動,但最終卻無法得到衣物,顯示了農民的貧困和困境。
整首詩詞以平實的語言揭示了農村生活的艱辛和困苦,表達了對農民的同情和關懷,展現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批判和思考。它既是對農民生活的真實描寫,也是對社會不公的呼聲,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
“改火仍逋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ōng rì zá yǒng sān shǒu
冬日雜詠(三首)
mǎn mù bēi shēng shì, xuán yīn gěng xī huī.
滿目悲生事,玄陰梗夕暉。
duì cūn dēng yàn lěng, chuān wò dí shēng wēi.
對村燈焰冷,穿幄笛聲微。
gǎi huǒ réng bū jiù, jī nián bàn xí fēi.
改火仍逋舊,饑年半習非。
wǎng jiào tí luò wěi, qín zhī yě wú yī.
枉教啼絡緯,勤織也無衣。
“改火仍逋舊”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六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