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馬東防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戎馬東防后”全詩
鏑鳴驚雉兔,霜重濕旌旗。
夢里江湖隔,行間鬢發知。
不應詢此地,亦喚作峨眉。
分類:
《峨眉山營作》張佳胤 翻譯、賞析和詩意
《峨眉山營作》是明代張佳胤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戎馬東防后,寒川落木時。
鏑鳴驚雉兔,霜重濕旌旗。
夢里江湖隔,行間鬢發知。
不應詢此地,亦喚作峨眉。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戰爭時期的場景,詩人通過描寫軍隊在峨眉山的營地活動,表現了他對戰爭的深刻思考和感慨。詩中表達了對戰爭的殘酷和寒冷環境的描寫,以及戰爭中發出的警報聲、驚擾的野獸,以及寒霜覆蓋的旌旗。詩人也表達了對家園的思念和對戰爭中的個人遭遇的感受。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戰爭的殘酷和軍隊生活的艱辛。通過戰爭時期特有的景象和聲音,如鏑的聲音驚擾了野獸,寒霜覆蓋了旌旗等,詩人巧妙地營造了一種緊張而凄涼的氛圍。詩中的"夢里江湖隔,行間鬢發知"表達了詩人對家園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戰爭使得他們被迫分隔兩地,只能通過夢中見面和書信相互了解彼此的遭遇。最后兩句"不應詢此地,亦喚作峨眉"表達了詩人的憤慨和無奈,他不應該在這個戰場上,但他卻被召喚到這里,這也使得這個地方被稱為峨眉山。整首詩通過對戰爭環境和個人遭遇的描寫,展現出詩人對戰爭的思考和對和平的向往。
這首詩詞通過簡練而有力的語言,將戰爭的殘酷和個人情感巧妙地融為一體,表達了詩人對戰爭的深刻認識和對和平的渴望。同時,詩中的意象描寫生動而富有感染力,使讀者能夠深入感受到戰爭環境的凄涼和詩人內心的痛苦。整體上,這首詩詞通過對戰爭與個人命運的交織描寫,表達了詩人對戰爭的痛恨和對和平的追求,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戎馬東防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é méi shān yíng zuò
峨眉山營作
róng mǎ dōng fáng hòu, hán chuān luò mù shí.
戎馬東防后,寒川落木時。
dī míng jīng zhì tù, shuāng zhòng shī jīng qí.
鏑鳴驚雉兔,霜重濕旌旗。
mèng lǐ jiāng hú gé, háng jiān bìn fà zhī.
夢里江湖隔,行間鬢發知。
bù yīng xún cǐ dì, yì huàn zuò é méi.
不應詢此地,亦喚作峨眉。
“戎馬東防后”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