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巾歸第鬢如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角巾歸第鬢如絲”全詩
那知今夜關山月,卻向中原笛里吹。
分類:
《月夜聞笛》張九一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月夜聞笛》是明代張九一所作,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十載皋蘭三出師,
角巾歸第鬢如絲。
那知今夜關山月,
卻向中原笛里吹。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在月夜中聽到笛聲的場景。詩人自述自己已經在皋蘭待了十年,三次出征,如今回到家中,發現自己的發鬢已經如絲一般白了。然而,他在這個夜晚聽到了關山上的月光竟然吹進了中原的笛聲,這令他感到詫異和驚嘆。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詩人個人經歷和感受的描寫,展示了他在月夜中對音樂的聆聽和感受。首先,詩人通過“十載皋蘭三出師”來揭示自己是一位經歷了多次戰爭的軍人,這種經歷使得他的發鬢已經變白,展現了歲月的流轉和戰爭的殘酷。然而,在這個夜晚,詩人卻在關山上聽到了笛聲,這是一種突破了地理界限的奇特景象。
詩中的關山月和中原笛聲形成了一種對比和聯系。關山意味著邊疆和邊境,而中原則代表著中央王朝。一般而言,關山是與笛聲相隔遙遠的地方,然而,詩人卻聽到了笛聲從關山吹向中原。這種景象凸顯了月夜中的神奇和超越物理界限的力量,使得關山和中原之間的距離變得微不足道。詩人通過這種景象對于音樂的渴望和追尋表達了自己的情感。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勾勒出了詩人內心的感受和對音樂的熱愛。通過對戰爭經歷和歲月流轉的描寫,詩人表達了自己對于和平和音樂的向往。同時,詩中的關山月和中原笛聲的奇特組合則展示了詩人對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意境的創造力。這首詩在形式上簡練明快,意境深遠,給人以思考和遐想的空間,展現了明代詩人的獨特才華和感性的情感。
“角巾歸第鬢如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uè yè wén dí
月夜聞笛
shí zài gāo lán sān chū shī, jiǎo jīn guī dì bìn rú sī.
十載皋蘭三出師,角巾歸第鬢如絲。
nǎ zhī jīn yè guān shān yuè, què xiàng zhōng yuán dí lǐ chuī.
那知今夜關山月,卻向中原笛里吹。
“角巾歸第鬢如絲”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